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驱车陟高丘,却望大梁圻。驰道入双阙,勾陈连太微。
夷门壮下属,清洛相因依。美哉吾党士,皋卨良可希。
诗筒方讶惠音稀,击钵来篇果不迟。定欲擅场专独胜,岂容遗帼久相持。
招邀近想融樽满,往返多惭孺榻施。况得鸾弦声出幌,肯教马足自稽期。
明月隔幽岩,落水似弦上。更凿经好事,劈规作新样。
虾蟆恒见食,兔魄未全望。俛瞩潭影亏,檐云空蔽障。
判划古菱花,偃形类交韔。得闲经竹院,小憩获微尚。
讨旧溯曩昔,灵号咸和创。名迹宁寡和,寺壁记慈相。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晨有行路客,
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
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
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
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
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
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
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
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
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
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
何事空盘桓。
见说毗陵守,无如公最贤。化行风偃草,心静月当天。
士颂真君子,民歌大有年。熙熙并皞皞,史笔恐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