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平生爱山看不足,支颐远望西山麓。今年身似不羁鹤,竟理飞帆挈行襆。
山中佳处推石公,俯视群峰皆婢仆。怪奇自是惊心魂,秀丽真能扑眉目。
橘林璀灿步障锦,云峦宛转屏风绿。天风不起镜流平,展尽生绡三百幅。
老僧知我非生人,炒栗煮茶频见肃。枇杷花开雪满路,点缀衣巾犹馥馥。
危桥夭矫曲洞幽,别束行縢恣探逐。洞里仙人不我瞋,遍启窗棂驱蝙蝠。
数堆石髓堪采吃,味美胜餐玄圃玉。从今解笑嵇叔夜,俗骨尘缘无此福。
归来恍惚梦中游,欲记旋忘什五六。明春约君共长往,拂石更题招隐曲。
指江乡。有一绳斜界,采采水中央。鞋角同尖,弓腰比曲,青翠堆满筠筐。
趁秋老、风檐高挂,任儿童、谗口不教尝。几日西风,销磨玉质,干透琼浆。
看取晶盘盛到,似瘦来家令,老去秋娘。面目虽皴,腰肢尽细,多少余味包藏。
还自笑、形骸槁木,论风调、与尔最相当。但博饶甜作相,休惜年光。
暑退凉初生,秋容净如洗。娉婷事蹋鞠,笑出深闺里。
蹋鞠风流堪适情,锦瑟瑶笙教暂停。逡巡亸袖侧肩立,低昂进退都分明。
岂无落花泛流水,亦有白打分输赢。龙儿摆尾原曾学,凤子摇头旧已精。
两娃娇并银盘面,傍观手弄鲛绡扇。三娃正蹴小官场,汗湿酥胸浑未倦。
圆社从来非等閒,作家取巧凭双弯。眼亲步活转移速,解数般般谁道难。
雕阑十二相缭绕,日下芙蓉犹未了。发乱青丝宝髻偏,尘生罗袜金莲小。
秀色诚可悦,清时慎勿辜。桂枝香满榴结子,繁华况在神仙都。
冰纨何用空描写,别有人间真画图。
水边疏影几人知,尚喜诗翁到未迟。怪得寻花心眼别,去年曾赋上林枝。
前滩风雨来,后滩风雨过。滩滩若长舌,我舟为之唾。
岸竹密走阵,沙洲圆转磨。指梅呼速看,著橘怪相左。
半语落上严,已向滩脚坐。榜师打懒浆,篙律遵定课。
却见上水船,去速胜于我。入舟将及旬,历此不计个。
费日捉急流,险快胆欲懦。滩头心夜归,写觅强伴和。
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江声怒号久不泻,破墨挥洒馀神功。
天人与竹皆真龙,墨竹以来凡马空。人间只有墨君堂,何曾梦到琼华宫。
瑶光楼前月如练,倒影自有河山雄。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
兴陵为父明昌子,乐事孰与东宫同。文采不随焦土尽,风节直与幽兰崇。
百年图籍有萧相,一代英雄谁蔡公?策书纷纷少颜色,空山夜哭遗山翁。
我亦飘零感白发,哀歌对此吟双蓬。秋声萧萧来晚风,极目海角天无穷。
夫人不佞佛,平日事何如。临死无贫苦,与常同起居。
巫医空睥睨,孝敬谩勤渠。性识真明达,油然悟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