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方丈三韩外,昆崙万国西。建标天地阔,诣绝古今迷。
气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相门清议众,儒术大名齐。
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圭。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健笔凌鹦鹉,铦锋莹鸊鹈。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通籍踰青琐,亨衢照紫泥。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
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跻。
适越空颠踬,游梁竟惨悽。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吹嘘人所羡,腾跃事仍暌。
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顾深惭锻炼,才小辱提携。
槛束哀猿叫,枝惊夜鹊栖。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为僧不能成佛祖,圆顶方袍安足数。儒不作圣玄不仙,章缝鹤氅空徒然。
何如居士现身说,火里莲花波里月。男儿出世不出家,身虽城市心烟霞。
长生换取无生义,一日心空看及第。自称了事老凡夫,不缁不羽不簪裾。
三教圣人管不到,兄弟一门胥好道。埽室时翻贝叶文,晨钟晚磬声相闻。
青蚨散取布金地,十字街头作佛事。事佛仍推屋上乌,从师拾得衣中珠。
衣珠拾得逢人卖,誓度有情归净界。忆我初从海上来,东林偶入知宗雷。
侍儿机子求剃度,多谢檀那为證据。大心未了现生缘,今朝弧矢还高悬。
寿佛破颜开口笑,笑道此翁正英妙。座客谁知古佛心,山僧欲语终沉吟。
提起数珠一百八,请君会取无生法。
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
浪飞打船头,回溅射江破。我欲往金山,郭璞墓边过。
景纯昔赋江,博丽恣顿挫。《尔雅》与《山经》,手注分余唾。
或言鼍精化,人尝伺其卧。故老云入江,下撼金山座。
出语山如莲,茎小承葩大。此论虽诞绝,形理妙虚课。
葬经亦流传,青乌家倡和。何为埋水中,骨肉自投堕。
当时树閒巢,赠衣刑卒荷。岂独死后骸,一任付泥涴。
俗说戒其子,反语遭弄播。又云桴载?,旋转如水磨。
直下千尺安,沙涌墓一个。到今成此山,世世仙可贺。
异说当孰主,孤屿天偶作。《游仙诗》或信,兹亦疑冢佐。
月里丹葩远,人间杏艳张。天官行故事,风雅蔼馀芳。
左掖亲承诏,端门出缀行。眼明茅屋下,犹见赐衣黄。
酒酣忽不适,枨触登高台。天门亦咫尺,浩浩秋风来。
造化谁办此,与世为百哀。阴云郁万里,杀气何崔嵬。
其下多战死,白骨萦紫苔。自从鼎湖去,日积昆明灰。
痈溃谁所养,误国首庸才。桓桓郭尚父,骑箕竟不回。
忧勤贻庙堂,未惜毂屡推。移军或开府,诏书必亲裁。
授钺为上将,专阃无疑猜。征募遍诸道,算缗急于雷。
微胜张首级,殊锡出上台。传言侍中貂,峨峨遍舆台。
至竟儿戏略,但闻坚城颓。今年弃湘汉,明年失江淮。
朝闻两河破,夕报三晋摧。齐鲁千余里,卷地无蒿莱。
神京亦震荡,中原何有哉。苍生实何罪,浩荡罹此灾。
亡者日山积,血肉厌虎豺。存者能几何,生意如枯荄。
虚秏在闾里,国计必与偕。朝廷于赤子,如民保其孩。
一旦不并活,为计当析骸。元气日沦丧,滔天方未涯。
青阳催淑景,林麓一朝新。鸟鸣东郊路,飘然今去秦。
惟昔抗遐想,岂期傍风尘。蒲鞭违夙愿,中夜自酸辛。
将投衡泌老,翻作京国人。潦倒时何济,展转志欲伸。
父老壶浆惠,道周拥劝频。今年雨泽足,君不待芳春。
对此心恻恻,幽怀未易陈。知尔难忘旧,泪眼寄渭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