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
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在贤侯、笑谈声里。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世往人物非,古今共滔滔。闻君寝邱客,因忆孙叔敖。
脱身田野间,功业青云高。忧国不顾家,子孙负薪劳。
苟无滑稽士,亦已埋蓬蒿。嗟来千户封,晚受侯王褒。
贤卿尚遗忘,反慕贪与饕。况彼里闾人,安能厌糠糟。
伊昔方断蛇,许身轻鸿毛。阴德尚有报,天宁绐吾曹。
努力道路勤,我心良郁陶。
病骥秋风里,盐车道路长。他年践霜雪,矫首看云骧。
科目狭为途,英雄多短气。宾贤诏一颁,应举纷如猬。
低心逐时趋,练语避忌讳。得者举侥踰,失者徒歔欷。
巨鳞不上钩,修翼不入罻。乡选亦孔艰,计台征以汇。
我尝校兰省,厥岁在乙未。时收甲乙科,多是戊己尉。
国步矧多艰,志士发长喟。襄蜀涨氛妖,江淮方鼎沸。
毛锥无能为,长剑使人畏。朝能立寸功,暮可攫富贵。
二子趋玉京,道远不吝费。进身假梯媒,流品孰泾渭。
世科藉此登,亲望始宽慰。老我谬忧时,周嫠遑恤纬。
诸公忌生语,悉力攻谤诽。藿食可充饥,荷裳尚堪衣。
功名付君等,山林吾有味。
哀挽千人唱,崇冈万岁居。呼关想传警,羡道法周庐。
晚日涂车静,深山灌柏初。谷神知有术,犹欲信前书。
流水湾回几曲,伊人宛在中心。静对绿漪滟滟,笑捐黼黻文章。
吾兄侠气旧昂藏,抱玉空山鬓有霜。白石常封烧药灶,红泉自绕读书床。
休从渔父思兰沚,漫羡词臣赋柏梁。此际秋风生桂树,歌残招隐意苍茫。
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扬扬,欲留还去。
雪茧新抽,青虫暗坠,檐蛛轻度。看垂虹百尺,萦回不下,似欲系,春光住。
凭仗何人收取。付天孙、云霄机杼。浮踪浪迹,忍教长伴,章台飞絮。
惹起闲愁,织成离恨,万头千绪。望天涯尽日,柔情不断,又闲庭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