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赏析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补充: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赏析二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猜你喜欢
海宇澄明,天气宴温,人情物态昭苏。喜分付揽辔,来与春俱。潇洒兰亭醉墨,丁宁黄石传书。到如今几载,不坠风流,世有名儒。
山川瑞色,樵牧欢声,尽随弦管虚徐。判醉笑、频挥玉尘,共□金壶。湔祓聊勤大手,谋谟宜佐皇图。定知朝暮,未容温席,已促锋车。

晚来何所喜,急雨洗新秋。幸遂登高赋,应容遇胜留。

藕花明远近,鸥鸟任沉浮。不用挥纨扇,何妨醉玉舟。

火珠簇压翠微鲜,丹粒团成蜜颗甜。
争为渴饕供燕豆,谁知赪汗困偿篮。
貙{左豸右娄}{彪外换甘}狒貊貛貔,猎骑漫山伏正奇。
瘃手草成熊舘赋,掩貔驱入兔罥诗。
兽奔骇类淮淝口,狐媚欢摧虢国眉。
滕六倚渠真误事,大寒不出是知时。

辟地开天有此门,古来大道此中存。道人不解求玄牝,空把桃花作饭吞。

星槎八月回,阊阖九天开。暂弭吴门楫,同衔江上杯。

沧洲吾尚困,青琐尔真陪。自怅风尘侣,还怜霄汉才。

清秋枫叶赤,离思杳难裁。既愁津树远,复恨逝波催。

他时相忆处,明月照疏梅。

蓟门秋早雨潺潺,苧服凉生暑气阑。眼底贫交如我老,郡中廉吏似君难。

偶因论旧怀幽处,何敢投闲恋故山。遥想轩车重下日,芙蓉开遍菊开残。

日暖风和正插田,嫩苗遇雨倍芊芊。营巢鸠拙呼雌共,放軏牛閒带犊眠。

四壁云烟供啸傲,一村泉石足流连。何时结屋双溪畔,抱鹤携琴拟散仙。

驰驱非敢爱,鞭策恐难任。岂不怀高尚,其如恋主深。

烹阿齐伯术,治邺魏臣心。寂寂论前事,纵横涕满襟。

世间红紫俗难禁,盼到梅时忍倦寻。蜡蒂爱渠情不舍,琼苞想像意何深。

问樵旋觅溪头路,随仆翻迷雪后林。自古诗人耽此癖,可怜寂寞岁寒心。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

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

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扫空婆娑黑云影,照见海上金银台。

我从武姥来,却望嵩华去。道逢老篯铿,盛说岩中趣。

东风拂涧桃花飞,爱此山水含清辉。放歌谁和碧玉调,起舞更揽青萝衣。

我怜老仙极清越,颜色如童发如雪。便从石上引芳尊,夜夜岩前醉明月。

露洗檀心迥绝尘,猩袍曾受百花臣。
东风唤起清平曲,西洛移来富贵春。
金缕杯深如劝客,香霞幄暖欲薰人。
年年此地开芳席,看到儿孙色更新。

分经莲漏下,幽径石苔封。却笑此时别,更于何日逢。

敲门思看竹,解榻爱听松。明发孤舟去,江云千万重。

江南好,门外即蓉江。载酒客寻杨子阁,拥书人泛米家艭。

两岸长兰茳。

谁挽银河,青冥都洗,故教独步苍蟾。露华仙掌,清泪向人沾。

画栋秋风袅袅,飘桂子、时入疏帘。冰壶里,云衣雾鬓,掬水弄春纤。

厌厌成胜赏,银槃拨汞,宝鉴披奁。待不放,楸梧影转西檐。

坐上淋漓醉墨,人人看、老子掀髯。明年会,清光未减,白发也休添。

晓逐片帆临泽国,晴随樽酒上楼台。清时避席怀芳誉,此日挥毫是异才。

树色乍迷村径合,潮声初动海门开。凭虚一望黄尘绝,得意鱼龙向客回。

鹤乘云軿下九天,玉盘星子竟谁先。相应汉武题花品,留作人间聚八仙。

窗中曙,花早飞,
林中明,鸟早归。
庭前日,暖春闺,
香气亦霏霏。
香气漂,当轩清唱调。
独顾慕,含怨复含娇。
蝶飞兰复熏袅袅。
轻风入裾春可游,歌声梁上浮。
春游方有乐,沈沈下罗幕。

暝色阴森雪和云,故人当此动吟魂。烟凝火冷当家静,水色山光竟夜昏。

兴发晋贤前古远,诗传萧寺迩今存。春归嵓壑多芳树,漫欲邀君同听猿。

黄祖城边下石船,蕉林暗地雨如烟。
只知问俗求民瘼,却愧经旬卧瘅天。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