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死生,义不殊贵贱。由来香国中,不立贰臣传。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
往事思量莫再。隔朦胧、金炉翠霭。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
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
梦里风云万态。作兰夜、笙歌一派。此时情味,减了年时,东阳腰带。
长至才过,正九九、消寒时节。纱窗掩、壶冰不化,炉烟易灭。
印雪试看鸿爪聚,补巢应叹鸠身拙。忆乡园、开遍腊梅花,金丸裂。
思往事,成幽咽。寻远梦,徒清切。展南华一卷,从头参彻。
水上鱼龙原幻态,云中鸡犬都仙骨。论人生、须学虎头痴,传三绝。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西园开宴近芳辰,卜夜寒樽意倍亲。千载宗英推李白,一时豪侠重陈遵。
飞来郢雪谁堪拟,未动莩灰律已新。自笑令堂难浣俗,咏君佳句可怡神。
迅雷不及掩在,下桩要在急水。水深桩脚若长,在畔雷声四起。
拈起拄杖为他中下,上上人来放过不打。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孙千世为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