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 其三

事物形虽同,中间势各异。推迁无宁期,倏忽已易位。

智者识机微,安焉处平易。人生贵无私,莫使闻见累。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猜你喜欢
晴河万里色如刀,处处浮云卧碧桃。仙桂茂时金镜晓,
洛波飞处玉容高。雄如宝剑冲牛斗,丽似鸳鸯养羽毛。
他日忆君何处望,九天香满碧萧骚。
春风不负年年信,
长趁花期。
小锦堂西,
红杏初开第一枝。

碧箫度曲留人醉,
昨夜归迟。
短恨凭谁,
莺语殷勤月落时。

抚摩凋瘵为心切,摹写风烟著语亲。只愿从今更无倦,清诗美政逐年新。

冢中夷跖同枯骨,身后逢干享令名。
读遍永阳文献录,可怜齰舌老司老。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均川险,帕首靴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窗外閒丝自在游。隔山花鸟弄?辀。一庭芳草怨清幽。

权把束书钩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放教残日过墙头。

曾忆观灯宴后堂,玉杯行酒夜何长。新声已觉随银甲,逸响还惊绕画梁。

东道留宾能闭户,诸郎爱客解牵裳。别来好景逢元夕,空向行台对月光。

南园有凉气,移席散馀情。新月隐修竹,清风开小亭。

水骨静香汗,霜纨扑乱萤。忽然微雨至,爽籁拂檐楹。

风起洲渚寒。
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
长波迥难依。
旅鴈方南过。
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
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
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
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
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
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
炯言藏佩韦。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可怜玉匣剑。
复此飞凫舄。
未觉爱生憎。
忽见双成只。
一朝别笑语。
万事成畴昔。
道遒若波澜。
人生异金石。
愿君深自爱。
共念悲无益。

钱唐潮来两岸平,钱唐潮归江月明。钱唐女子新楼阁,夜半吹箫鸾凤鸣。

橘绿橙黄秋正好,霜飙洗尽炎威。江南多秋热,至九日而后凉。园林木落望中奇。俊游方得意,楚客为谁悲。
况有风流文字饮,何妨同醉东篱。狂歌犹记少陵诗。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轻烟冷露染衣寒,无数流萤绕画栏。睡起悄然时怅望,秋声一片在林端。

一棹三万里,何修入窈深。
水痕涵雨意,岩影带秋阴。
虽愧无仙骨,终能长道心。
古人殊错计,空向海中寻。

野筑成幽处,疏林入望低。卷帘看月上,扫石倚云栖。

静可翻书帙,閒应信杖藜。为馀一隙地,留作浣花溪。

高江新水生,微月流云度。
美人胡不知,相思隔春树。

二月钱塘花满堤,六桥春色接城西。群鸥避雨投荷叶,细草和烟没马蹄。

杖笠徘徊朱槛晚,楼台依旧白云齐。閒游却起沧浪思,应买湖边何处栖。

四海弟兄能有几,平生臭味许谁同。
遥知夜雨连天际,应说南中有客穷。

石藓侵裙碧,苔花印屐微。西园桃李惜芳菲。暗恼无情胡蝶、送春归。

似梦犹迷草,寻香故绕衣。逡巡把扇怕惊飞。要扑一双粉本、画屏帏。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