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何处登临,玉骢惯识南山路。秋空绝顶,西风两鬓,白云双屦。
浙浦寒潮,苏堤画舸,吴宫烟树。不一尊琼露,数声金缕,将此景,成虚负。
试觅旧题诗句。早斓斑雨苔无数。琼台宝瑟,不堪重记,泛觞流羽。
笑捻黄花,闲寻红叶,故人何处。倚危阑北望,燕云晻霭,又征鸿暮。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霜林陨寒叶,淅淅随西风。拙翁感节物,颓然坐轩中。
独酌一樽酒,不知穷与通。栖鸟忽惊去,子岂曾伤弓。
药裹牵缠岁半徂,秋风先自到江湖。荣枯草色占题鴂,深浅潮头候荻芦。
吴地连年尽豺虎,野人何处觅莼鲈。亦知不是独醒客,与世浮沉糟可酺。
海国逍遥野兴深,罗浮山下坐鸣琴。看云细和东坡句,捧日常悬北阙心。
三合树高应蔽芾,六如亭在且登临。西江冰玉家声远,侧耳南风听好音。
久未寻三径,缁帷想邃冲。竹风驱酷暑,荷露迟晴烘。
漂泊怜嗷雁,凄凉入爨桐。流光悲冉冉,望月倚帘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