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巩落多奇产,山深庆有鱼。悬岩应罕到,王鲔独凭居。
浮鬣循岚动,文鳞倚石舒。庚池宁待种,丙穴自通虚。
芳饵求难致,依蒲定不如。风雷藏曲窈,涧壑泳舒徐。
《小雅》歌蒸罩,《周官》命作献。圣朝春荐后,珍味逮民闾。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
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
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涤尽尘襟千斛。
步雪归来,乘风飞去,底用骖鸾鹄。广寒宫殿,个人应念如玉。
茂苑来书迹,蓝桥别泪痕。如何一交臂,不觉九招魂。
东里嗟遗爱,西州哭旧恩。二孤犹在丱,未免怼乾坤。
疏雨稍侵竹,轻飔已满林。山窗敞虚寂,席户映深沈。
蟏蛸或陊几,蜗牛时触琴。酌酒□石映,把卷高梧阴。
披览未终帙,繁思浩盈襟。羲农倏已远,叔季递荒淫。
怀哉鲁连子,轻世有遐心。愿保金玉体,遗以瑶华音。
行当拂尘服,就子碧山岑。
城阙。愁绝。落花时。野戍残旂雨微。峡中一春无残飞。
相思。北来音信稀。
十二青楼临大道。春渐老。处处生芳草。杜鹃啼。人未归。
路迷。片帆吹又西。
十分春已去,孤花隐叶,怊怅倚阑心。客游今倦矣,珍重韶光,还共醉花阴。
长亭短堠,向从来雨黯烟沈。人何处,匣中宝剑,挂壁作龙吟。
登临。秦时明月,汉国山河,尽云寒雁噤。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
寻常总道归帆好,者归帆愁与潮深。苍然暮,高山流水鸣琴。
廿年选石激潺湲,叠壑层峦待掩关。百尺巉岩方壁立,一朝陵谷等云閒。
移来不觉惊涛险,别去应知说法难。谁惜锋棱俱损尽,蘧然坚骨渐成顽。
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见颟顸。
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
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