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兴路寝,汉后成甘泉。共知崇壮丽,迢遰与云连。
抗殿疏龙首,峻陛激天泉。东西跨函谷,左右瞩伊?。
百常飞观竦,三休复道悬。拱乌遥造日,攑虬远架烟。
云栋疑飞雨,风窗似望仙。玉女临芳镜,金珰映彩椽。
梅梁横发蕊,藻井倒披莲。云光开御宿,佳气属祈年。
霜雁排空断,寒花映日鲜。负扆凭霄极,台司列象躔。
登台喧大厦,御气响钧天。北斗承三献,南风入五弦。
鸾歌鳷鹊右,兽舞射熊前。翔鶤仰不逮,燕雀徒联翩。
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水晶帘捲午风凉,薝卜花开树树香。独有总成偏好客,拟倾江海入壶觞。
半里官桥出市阛,一团秋色破孱颜。云开浩荡初疑曙,日出苍凉不见山。
断雁残鸿飞杳杳,绿芜红叶映斑斑。去年菊蕊今年发,拾得篱边句子还。
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
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
又插茱萸节序新,故乡回首怅风尘。江山望远穷千里,兄弟登高少一人。
好景依然同去岁,归期相约在明春。南来屈指重携手,菊酒同倾介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