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弹筝人诗二首 其二

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流徵含阳春,美手过如玉。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猜你喜欢
无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凄惶受尽也。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自嗟叹也。这情怀、如何诉也。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
闲也。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销减也。光阴换也。空辜负、少年也。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
危石江中起,孤云岭上还。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
闲云一片在尧天,乞得归栖岂易然。
肉食半生空白发,且餐湘菊荐寒泉。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里社承颜旧,情非数面亲。令名高月旦,和气蔼阳春。

乍阔谈挥麈,俄惊冢卧麟。濡毫记遗事,顾我不如人。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左省望高推健笔,
右曹官重得名人。闲摛丽藻嫌秋兴,静猎遗编笑过秦。
犹把随和向泥滓,应怜疏散任天真。

千仞高峰十丈台,坐看秋色转悠哉。水流涧石丛中响,云度山墙缺处来。

洞口花深无路入,岩根树老更谁裁。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

寂寂青山一鸟啼,紫藤花落午风微。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拘虚解挂碍,遐想寄寥廓。屏嚣时一游,乘兴不俟约。

初经五龙台,稍过七里廓。潇洒读书园,皋原莽回薄。

舍舟小潢河,蹑屩碧茜阁。紫氛送疏棂,白云荡虚幕。

栈疑鹊梁成,石似龙门凿。池亭抗兰橑,涧室开萝幄。

漱泉咽玉浆,嚼蕊搴红药。鱼鸟能相亲,蘙荟总成乐。

主人河上公,病客东方朔。曾是金马门,犹栖紫霞宅。

陆沉世可逃,天游理无怍。将谢区中缘,言赋郊居作。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北流群山美清峭,此地信有仙人踪。绣屏围峙篸笏立,秀出万朵青芙蓉。

我来手扶六尺筇,径欲独往登支峰。舟行日薄阴雨至,川陆一气腥鱼龙。

西崦半明疏节行,东涧尽暝危根松。长虹下注吸江底,飞动似有风云从。

千林无声歇螀蚓,万籁俄顷酣笙钟。村烟幕树摇葱茏,线缕并入江雾浓。

须臾急点到篷背,凉意深袭秋衣重。驱舟出雨得一快,百道晴瀑悬淙淙。

却思青鞋恣攀陟,但见丹壑浑霾封。吾生胜因夙所宗,洞天幽绝思一逢。

仙源咫尺论万里,何物尘土污我容。推窗渺然默惆怅,山风猎猎如寒冬。

今春齐安大疾疫,闾里老弱死籍籍。
篾绳芦席肩两夫,绕郭累累瘗千百。
玄冥一日行正令,疠气入地应千尺。
异乡身健百不忧,有钱但知沽酒吃。

高阁秋风树半枯,连山更带雨馍糊。幽人把钓空江上,纵有扁舟不受呼。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万里长空风雨路。谁汝冥鸿知处。朝朝旧所窥鱼。由渠水宿林居。汝问江湖苦乐,汝于白鹭何如。

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灵化,龙津未易上。

荒土城边草树邻,荷君诗语数相亲。交游岂谓寻常辈,耆旧都无四五人。

才比阮生谁放旷,赋传庾信最清新。愁深江燕衔泥急,偶污床书不忍嗔。

底事乘骢又出山,诸天仍锁翠微关。前途敢拟千秋事,信杖宁输半日閒。

酒政风生霜并肃,茶烟露冷鹤初还。相看仗剑横双眼,万里西风吹客颜。

朝来收拾挂风蒲,肯效当年贱丈夫。尚有耕庐寄汾曲,岂无卜肆在成都。

荷移凉意归红蓼,竹让秋声与碧梧。寂寞南朝亡国恨,当时为不用真儒。

归路行吟惨夕风,愁烦聊遣酒兵攻。也知念国髭须白,不忘朝廷醉眼中。

春花狼藉馀,六出净烦热。衲衣凝夜禅,香散深林月。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