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互相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盈、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生机活了起来。
第二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欣欣向荣。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白居易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马上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温暖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后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有趣的文字游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安心惟在觅心时,后世支尘两自欺。寄语禅林休歇去,古来仙圣本无为。
寒飙激原野,鸿雁纷南征。念我同心侣,岁暮万里行。
萧萧骢马鸣,恻恻临别情。子怀廉洁操,烱若冰壸清。
偕处诚所乐,离居非所宁。矫首西黄鹄,何时重合并。
白头綵笔写氤氲,香霭描来雪几分。犹恐相逢不相识,拟添残月与轻云。
风寒画廊。月斜画梁。不多几处啼螀。使离人夜长。
诗儿数章。书儿数行。相思消遣昏黄。写罗纨寄将。
白云和地扫,明月就窗赊。囊蓄三年艾,庭栽四季花。
旋炊鱼信美,新酿酒偏嘉。稳代青鞋步,肩舆胜鹿车。
记得飞璚邀避暑,藕花深处停艭。称身新试越罗裳。
迎凉团扇掩,同倚小蓬窗。
瓦鼎焙茶消永日,冰瓷花乳浮香。静吹兰韵细评量。
碧天疏雨过,烟外一痕凉。
见贼哗相走,失律则有诛。岂不畏军政,强懦同一途。
战罢按功罪,黑白互欺诬。桃僵或李代,攻瑕且掩瑜。
计非厉选锋,畴其奋前驱。值兹寇氛恶,同仇极海隅。
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岂无翘关材,英风冠万夫。
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盘根畏利器,况乃摧朽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