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露。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因此这个地点的深层意蕴决不能轻易忽略。“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一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不是吗?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任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所以这个细节也不能忽略。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角门”指偏门,是诗人到达京师后的寓所之门。“深巷”指偏僻的小巷。有元一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杨载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
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这与其说是黄鹂的鸣叫,倒不如说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尽管自己仕途艰难,但现在不是已经奉诏进京了吗?希望就在眼前!“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到处莺歌燕舞”固然更为繁华热闹,但已经没有“春来第一声”的新鲜感了。唐代诗人韩愈《春雪》诗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刚刚感觉到春天来临之前的心理状态。些微淡淡的绿芽,就使人又惊又喜,何况第一声鸟鸣呢!更何况是善解人意的黄鹂呢。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呢!
杨载所著《诗法家数》一书,曾提到写景要“景中含意”。本诗所设之景,无一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的确达到了“景中含意”。“景中含意”也就是情景交融。这首绝句淡淡写来,似乎毫不经意,但兴象自然,意境优美,深得唐人三味,称得上是元代“宗唐 ”风气中成功的作品。
老眼眯昏夜,见萤以为灯。灯萤何足辨,所悲老且瞢。
瞢老复何用,甘心就无能。逍遥麋鹿愿,所得良巳弘。
君不见陶公不能谒督邮,君不见李白愿识韩荆州。
嗟君结交二千石,古之杜毋今君侯。君侯佩印牧青社,桑枣万家春满野。
羔币缤纷聘士人,中和宣布劳讴者。闻君下榻郡斋时,多暇登楼日赋诗。
不署议曹参府事,但随上计朝京师。燕山嵯峨雪三尺,燕市酒徒共朝夕。
君侯召对将有期,门下窃讥客无益。君不见王生嗜酒一何能,渤海片言汉帝称。
卿寺今须贤太守,知君不愧水衡丞。
我句芜陋质,聊学捧心病。君诗婉娈容,毅然色更正。
唱叹朱弦音,流喝清池榜。足亢江西宗,它年耳孙盛。
昔余侍君子,历此游荆汉。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图南矫风翮,曾非息短翰。移疾觏新篇,披衣起渊玩。
惆怅怀昔践,仿佛得殊观。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
奔星上未穷,惊雷下将半。回潮渍崩树,轮囷轧倾岸。
岩筱或傍翻,石菌芜修干。澄澄明浦媚,衍衍清风烂。
江潭良在目,怀贤兴累叹。岁暮不我期,淹留绝岩畔。
辟瘴无冬夏,通潮入堰潴。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
番赕珊瑚贱,蛮賨翡翠疏。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见招。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遥。
小艇呼蜑人,驾以木兰桡。僧雏解好事,为我茶瓜要。
入门优昙香,花雨氤氲飘。长林蔽修景,天籁鸣刁调。
塔铃语云何,如听风过箫。比邱三五辈,宴坐围松寮。
一闻梵呗宣,余声静不嚣。俄顷铿华钟,汩起沧江潮。
冯夷跋浪舞,灵怪争来朝。神鱼似衔珠,鲛人或献绡。
所过皆殊境,顿觉心神超。始知青莲宇,变幻非意料。
栖栖尘土中,无乃同鹪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