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爱莲图用卷中鲁子翚韵二首 其二

昭昭无极发天倪,底事之人路尚迷。但使爱莲知所爱,世间何水不濂溪。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猜你喜欢
寒食晴阳少,江南此候同。
侵晨泼火雨,薄暮驾潮风。
目力书签上,生涯药裹中。
可怜佳节物,似不系衰翁。
雕梁寻巢旧燕侣。似向人欲语。试问来时,逢郎郎健否。
春风深闭绣户。尽便旋、一庭花絮。要自销凝,吟郎长短句。
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一夜雨声三月尽,
万般人事五更头。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

小队将军过五溪,相看犹作梦中疑。回头欲问罨摩勒,乞得微甘是几时。

人生等是蚋蚊微,年到如今死蹉时。
齏瓮余酸聊自分,蔗乡翻苦要谁知。
山川岂特余堪唳,风雨不知鸡可诗。
时一出门云万里,回头只许影相随。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落帆未觉扬州远,已喜淮阴见白鱼。

红烛如山,请四筵满座,听侬挝鼓。此日天涯谋作达,事更难于缚虎。

仆本恨人,公皆健卒,不醉卿何苦。金元院本,月明今夜重作。

总是狎客南朝,佳人北里,占断芜城路。好景也知容易散,一别沈鳞羁羽。

狂受人憎,醉供人骂,老任雏姬侮。扬州灯火,明朝人定传语。

朔气倚南州,凉风苏瘴野。繁阴作意凝,寒光流欲下。

素帐启银阊,珠鞍行白马。云鬃数点倾,介树千林惹。

切玉满遥空,分晶及漏瓦。冷韵压梅低,琅音逾竹泻。

自怜幽馆客,谁令天花假。凄清动晓神,飒沓多潇洒。

举首忽穿眸,沾襟独盈把。此时同对人,谁是冰心者。

所思竟惆怅,夜寒风雪深。嗟君重离隔,感此孤旷心。

将以路云远,幽梦能见寻。翩然发清兴,为我弹鸣琴。

柴门宛如昔,相送在南林。共言别来意,日暮愁邻砧。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清梵木鱼暂放松,园园锯齿绿阴浓。揉香挼翠三更后,刚打乌啼半夜钟。

墙角含霜树静,楼头作雪云垂。钩帘鹊噪空庭晚,坐看月来时。异域书迷雁足,幽闺镜掩虫丝。一宵两地肠千转,惟有梦魂知。

千门万户玉玲珑,乐奏梨园曲正工。怪杀渔阳鼙鼓动,马嵬秋雨洒梧桐。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敬交。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系匏。克勤居簿领,多暇屏讙譊.
美酒怀公宴,玄谈俟客嘲。薄云生北阙,飞雨自西郊。
院暑便清旷,庭芜觉渐苞。高门关讵闭,逸韵柱难胶。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忽闻徵并作,观海愧堂坳。

北斗一何渴,下饮空江流。南雁知何愁,相唤不自休。

东浦征人归,孤灯出篱幽。西渊捕鱼急,飞火走一舟。

汉皇极宽仁,今年租税优。有生亦扰扰,吾道更悠悠。

相思只恨难相见,相见还愁却别君。
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行云。
危溜含清瑟,飞花点玉觞。

丝竹声满堂,木偶不解欢。锦绣衣满身,木偶不解寒。

宝殿连云起,金碧高屼巉。日暮赛神会,井邑何喧阗。

前驱盛珍丽,游人夹道观。摐金伐大鼓,络绎出庙门。

霓旌何摇曳,芝盖如飘云。对对鹊尾炉,兽炭香氤氲。

四角垂璎珞,珍珠一一穿。团圞雀羽扇,婀娜风子幡。

鼓吹相追随,清音激云端。市中簇仗齐,寂静无敢喧。

黄纸斜封敕,马上七宝鞍。稳畀沉香舆,庙貌何魏然。

日近继以烛,华灯尚蝉联。翡翠琉璃盏,落索垂青莲。

但夸嚣物丽,遑计财帛艰。入庙更排班,庙令自言尊。

何以犒执事,请彻堂上筵。何以肥囊橐,请捐里巷钱。

牲牷何腯肥,庙令恣饱餐。上述岂有知,感此为长叹。

尼父酒无量,天然中权衡。自非大圣资,刚毖宜服膺。

云胡末世下,放饮斯得名。微醺忆尧夫,止酒见渊明。

哲者以怡性,愚者以促龄。损此清明躬,受彼昏浊萦。

吾以自深省,龟勉持法程。觞以九为极,倍之洽亲朋。

上与日月誓,下与山水盟。以此茂对之,杯尽意有赢。

世有善饮者,于焉知我情。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