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十八从先生,今也相逢得三子。坐思前事且十年,嗟我不才老将俟。
子中兄弟气清拔,粲若瑶环与琼珥。逸足骏马不受羁,凌跞奔驰动千里。
先生声名二十载,乃得姻娅皆文士。我今贺子得所遭,非我先生谁办此。
定交自恨相知晚,漫浪一官非我志。论文终日坐忘归,欲别出门还顿辔。
我如辕驹幸刍豆,岂不自厌安敢避。人生谋食亦可悲,世上舍閒皆失计。
西来有人话吾邑,颇说山川慰人意。寄诗莫惮凭驿传,对酒惜哉无子醉。
到官便扫琴书室,有客过我行当至。疏泉养笋待子吟,更采山刍秣君骥。
浮萍不依山,女萝不移根。草木非有心,天道更何言。
如何三春子,磬折随凉温。朝乘晋主车,暮集韩魏门。
巧笑发容辉,驰骋矜愚昏。谁见陶彭泽,叶麻满田园。
栖栖刘使君,闭门菜一亩。散粟乌鸢集,菲食童仆走。
与之久周旋,了不见尾首。积累愚公愚,万一山可负。
春到边城不射雕,营中高卧霍票姚。偏裨夜博千金注,已识军前但用枭。
秋江明月艇,月皎光婵娟。老我坐其中,苍颜发皤然。
半醉弄明月,赤脚扣两舷。秋风百尺丝,独钓千丈渊。
不系吞舟鱼,宁掣横海鳣。钓断人间心,不为世网牵。
鼓棹笑归去,月落江底悬。
携手同登四照楼,湖山面面坐中收。济流起伏来千里,岱岳峥嵘压二州。
过眼烟云凭去住,到庭风月任勾留。从知学士多豪兴,把盏敲诗醉不休。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