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思母八首依前韵 其七

相看各念北堂人,对泣非关为累臣。触绪如抽还哽咽,含情难语益邅迍。

局身废莨皆人子,上寿尸饔独我亲。自顾区区诚莫赎,窃将垂白乞余春。

(1595—1646)浙江东阳人,字九一,号玉笥。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劾罢阉党副都御史杨所修等,尝谏帝“求治太锐,综核太严”。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以农民军势盛,请割安庆等府,另设巡抚。后代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辅,下狱,旋得释。命赴江南练兵输饷。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督师江上。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
  猜你喜欢
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
岂知眼有泪,肯白头上发。平生无恩酬,剑闲一百月。
半岩开一室,香穟细氛氲。石上漱秋水,月中行夏云。
律持僧讲疏,经诵梵书文。好是风廊下,遥遥挂褐裙。
我得圣俞诗,终身变何有。
名字吒文编,佗年知不朽。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
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谁酿愁䨧玉宇间,都缘梅子要斓斑。腾腾困思午犹梦,扰扰奔云风未还。

休问满城骑马滑,不妨长日闭门闲。今朝晴色熹微似,乾鹊飞来语屋山。

赵君置酒忽不乐,醉掣匕首挥白云。胸中旧事匿真史,谓当借我长篇陈。

今宵大雪天阴阴,瘦猿作筑乌为琴。商声离沓和千籁,有鬼旁涕悲其音。

当岁庚子夏六月,暍日千峦烁林樾。孤城海上浮一丸,罔两潜来索山骨。

捣虚或似龙骧军,楼船走毂天为氛。请兵告急拒不发,一朝坏我将谁云。

二十七舰平碇潮,乱呼觱篥金距趫。游魂绝岛豺狼忍,侧目中原意气骄。

承平已久兵力孱,刀钝不羼弓难弯。粮无储蓄县官苦,职有司守将军难。

将军独帜当坚壁,县官仓皇倒持戟。约战难宽三日期,万姓存亡争一息。

女墙列炬南门关,蒺藜櫑木传车辕。将军挈马堵冲道,兀立不动如邱山。

邱山可动身不动,微命鸿毛国恩重。惊飙压屋孤木持,?雾埋霄一星竦。

连环琐甲霜髯飘,将军立马东崖高。屯郡貔貅正传宴,眼看逝水流滔滔。

斯时县官巡民市,十户荒凉九逃徙。存者誓为一臂当,敢以偷生速公死。

忽传铃骑缒城来,城门不钥轰然开。火鸦落砦大旗折,雷声捲地闻哭哀。

将军死矣民则那,四城鼎沸讹言多。前兵已溃后不继,将军未死还如何。

将军未死创已深,民为裹血声呜喑。堂堂天子命之帅,讵宜生就蛮夷擒?

将军凛凛识大义,民挟将军授之骑。南门路塞驰北门,谁料将军受民饵?

社狐仓鼠无一存,洒地但有新血痕。天魔种子夜叉相,汗如鱼气蒸浑浑。

存者欲出不得出,出者窥门不敢入。未死徒为将军悲,一死还为县官泣。

将军囚赴辕门谳,肤革无完足寸茧。将军不死大帅生,谁许将军舌能辩?

北面稽首烟草中,县官就死何从容。杜鹃喉涩泪出骨,赤山炎气方爞爞。

我歌至此心腑摧,县官良吏非庸才。为臣不易久绅佩,见危而授无疑猜。

高坟古柏风吹折,下有清池凛寒雪。昔年群公有同志,今日县官是孤节。

高轩食肉多组缨,天地私汝成一名。可怜烽火初惊夜,犹与诸生讲六经。

县官已矣且弗论,将军不死还何言?一时铁铸六州错,遂抱黄泉万古冤。

天门巀嵲难呼枉,遍野荆榛密罗网。尸居不识海浅深,反珥雕翎受勋赏。

将军不死还死创,桐棺草敛秋风凉。海风东浙潜蛟遁,海月南闽凄雁翔。

县官亦是闽中产,苦共将军竭心眼。春秋功罪无倖逃,同见先皇复何赧?

赵君醉醒吾歌终,大雪为止群山空。起看溟渤天同远,侧听訇砰水又风。

青天茫茫亿万里,书我长歌掷诸水。东水澄清天日高,始信鱼龙多谲诡。

洛社耆英赴夙期,乞身俱及圣明时。经霜松柏姿弥劲,争道骅骝力已疲。

幸许兼谟为后辈,不妨盖叟是吾师。年年共约林间醉,世上升沉总不知。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反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头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但得身长健,何妨发已华。
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作掾只三语,读书空五车。
卷怀良得计,去去卧烟霞。
一株闲伴霜陵桥。斜倚东风学舞腰。游子寻春骏马骄。欲魂销。和雨

摇荡碧空如霰。又被东风吹绽。落处比轻尘,生怕惜花人见。

撩乱。撩乱。疑似谢家庭院。

秀色东南海欲浮,李公墩上一维舟。潮平水漫鸬鹚石,树杪云生翡翠楼。

野释向人挥短麈,红尘满眼隔长洲。登瀛自是殊风致,黄木湾前渔笛秋。

千里宸游幸旧畿,金陵长见五云飞。
隔年旌旆开玄武,永夜星辰动紫微。
天苑尘随司仆驭,御营花映后宫衣。
荒村处处催夫役,怅望军门消息稀。

官闲发兴清,水远觉空明。玉局思无限,青蘋风自生。

鱼荷翻暮色,蝉树带秋声。云黑斜阳外,遥知雨又晴。

士生三代下,著书日纷纭。武侯与靖节,述作称完人。

三聘出草庐,治国兼治军。灭贼志未遂,鞠躬竟忘身。

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甘守西山节,荆轲愿空存。

二公重志行,岂惟尚华文。隆中倘未出,悠然乐天真。

柴桑苟任事,述祖抒忠纯。易地则皆然,孟子曾有云。

吾生千载后,展卷如相亲。梦寤接古贤,心期共探论。

还祈志颜尹,望古情弥敦。

劫火洞然俱坏了,随他去又不随他。
春风吹转烧痕绿,楼阁依然有许多。

画栋朱楹敞翠岑,迢迢烟水到来亲。门当晓日衔山影,座拥香云隐玉轮。

古柏逾深千嶂色,碧桃初暖一帘春。可堪往事重追忆,寒夜泠泠立雪人。

何年潭水翳林间,今有清光见此山。一任风来波不起,潭心可似老僧闲。

战国盛养士,尽为私恩倾。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