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彼君子兮,自序生平,西溪钓徒。有柴门临水,一群鹅鸭,松关负郭,四壁图书。
注易逍遥,弹琴廓落,屈指知非十载馀。焚香坐,俯衣晖杰阁,饱瞰晴湖。
多时兴在乘桴。且一苇苍茫纵所如。看笔床茶灶,沿流容与,渔庄蟹舍,夹浦萦纡。
乍叩閒舷,或延新月,秋水长天碧似芦。掀髯笑,笑人方梦鹿,我正观鱼。
黄屋衣裳古,朱轩日月中。九共谁第一,四岳誉佥同。
大泽思神降,元臣翊运隆。陈谟归至道,弼教本和衷。
职亦勤虚听,心期辟圣聪。曰稽符二典,钦若佐司空。
永执刑无赦,群推法至公。瘖丞初立禁,瞽瞍愿持躬。
瓜削看孤立,蟊强敢内讧。两朝天屡荐,三杀帝无功。
父子吁谋合,君臣精一通。神方歆石纽,禅已谢诸冯。
云鸟搜官纪,山龙仰法宫。趋庭原震肃,网俗自恢洪。
唐传留吁咈,羲篇续旅丰。勋将十世宥,律本累朝崇。
六蓼亡何忽,萧曹创岂工。遂令常叙失,已见簿书丛。
汉典频传赦,流民屡致恫。以威能克爱,惟狱始兴戎。
世系差仟李,家声混伯虫。甄衰封未续,布起迹犹雄。
礼乐云孙守,坟祠木德终。荒原余庙貌,古壁绘青红。
揖让熊罴虎,森严松柏桐。讹方夔一足,业比舜重瞳。
历殿思成续,瞻筵沐古风。居人留宿火,行客荐新{麦丰}。
气已殊光岳,声还振聩聋。徘徊有余叹,五百见知穷。
经筵左右九十日,便了孤臣一往心。耿耿填胸终不下,磐磐盖世更何寻。
早拚削迹仍摧辱,除是看山有笑吟。廿载思归归已得,峡江秋气万重深。
久阔易成晚,独居难为欢。如何天壤间,有此忧患端。
永念昔别日,春花始资繁。一往落秋风,空闺馀蕙兰。
芳年坐超忽,故物俱摧残。海水亦已冰,飞霜中夜寒。
沈吟顾俦侣,伤哉涕汍澜。素丝宁独持,抱璞耻相干。
感子问远动,志愿得少殚。驰音发孤咏,击节欣众叹。
白日照空谷,玄云起崇峦。苟怀合并诚,道路谅匪难。
眷言慎初服,黾勉同加餐。
穷通有定分,流坎无庸悲。湘累自苦亦太隘,韩子孤愤将奚为。
人生百年浑几时,鼠窥鬼瞰徒成私。何如樊川一樽酒,往者莫究今已而。
秦川如画渭如丝,韦曲杜曲无声诗。高堂驾空竹树里,觚棱潇洒含幽姿。
起居饮食颇自适,不矫不饰随所施。举手为谢昌黎师,乃今平原能得之。
有时高咏归来辞,有时独酌芙蓉卮。人间所得容力取,委之顺之夫何思。
宫观郁相望,霏微花气香。风生高柳外,秋起暮云傍。
岚翠冲帘湿,蝉声带雨凉。共来搔短鬓,应已愧长杨。
芦洲夕照影分明,陡落平沙雁一声。望断暮霞横紫塞,秋高无限别离情。
书君悬针垂露之,奇篆写君离鸾别鹤之悲吟。忠魂缥缈去已久,但有贞珉一片知君心。
当年此石诚非偶,滃郁春云落君手。用之愈久德愈全,合伴书窗为益友。
鸦咋岭,鬼门关,孑然书剑来猺蛮。山魈狰狞伏洞里,巨蟒睒睗悬林间。
砚乎辛苦定同历,幸不弃置埋榛菅。不然军中时草檄,掷笔悬空飞霹雳。
丹心耿耿长不磨,愿与东南支半壁。颓城一角阴云愁,日影惨淡悲清秋。
奇才岂仅屈宋并,毅魄直同张许游。片石犹存岂君意,悔不烽尘遭破碎。
砚池点点浮青痕,尚似忧时贾生泪。桥亭字,墨妙碑,此砚与之应并垂。
忽忆旧时好琴癖,画有同嗜安能一一搜剔全无遗。
我来摩挲看款识,闲对遗踪思往事。洗处曾来虞苑游,捧时定合青琴侍。
君今骑鹤归太虚。砚亦转徙经燕吴,愿祈六丁下摄取,永镇朱明洞府神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