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枝 和朱屿谢惠并蒂菊花韵

绕径秋容静。却喜花开并。倚槛频看,抛书欲问,自饶佳景。

迟赏音、邀月品寒香,对双双瘦影。

位置清虚境。不怕霜来屏。陶令篱荒,罗含宅冷,梦遥乡井。

剩一丛、嘉种好徵诗,赠司马总领。

张绚霄,字霞城。毕沅侧室。有《四福堂稿》。
  猜你喜欢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黄叶岭头黄叶飞,白云庵畔白云归。
叶随游子终相失,云伴禅翁得所依。
会解腰间斩马剑,肯寻江上钓鱼矶。
焚香扫地双林下,愿赎今生种种非。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
秋日在梧桐,转阴如急毂。
冥冥蔽中庭,下视今可暴。
高蝉不复嘒,稍得寒鸦宿。
百绕有衰翁,行歌待春绿。

乘兴而来,冒雨过、徵君之宅。相对者、诗家三老,酒徒八伯。

秉烛夜游行乐耳,一生能着千双屐。看胜为可喜败欣然,如予弈。

痛饮也,肠千石。剧谈也,唇三尺。算樽前只少,红儿催拍。

便唱鹧鸪休听好,坐中半老江南客。问阮公、醉后眼如何,全飞白。

爱此名字佳,携之不惮远。岂惟江淮阔,兼恐岁月晚。

手植中庭地,分破紫兰畹。绿叶纷映阶,红芳烂盈眼。

辉辉丹穴禽,矫矫翅翎展。卑飞何在此,寂寞难自显。

按图感形似,览物意缱绻。三复接舆歌,悲风动湘沔。

秋光莽莽到东篱,要识陶家以外诗。倘把傲霜徒自看,此花天妙没人知。

不剪茅茨圣不忧,虏巢宫殿切云愁。小雏似道朝廷小,复作阿房意未休。

日夜递无隙,此生行且休。即看寸阴戢,遽惜一年周。

夙昔好栖遁,至今仍倦游。众皆嗟晚暮,吾独事淹留。

天地兵犹满,形骸病未瘳。欲从吴市隐,尚抱杞人忧。

偃息信为惬,功名非所求。河清如可俟,徒愿老沧洲。

别墅栖迟处,高斋登眺初。故渠临圃近,新竹绕庭疏。

素心已澹泊,绝学转空虚。非关选幽胜,偶此寄吾庐。

多谢山人远祝延,寿杯仍是九龙泉。
余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

梦里乡关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古来全晋非无策,乱后清汾空自流。

南渡衣冠几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

竟夕不成寐,忧思起万端。远闻霜柝急,薄拥布衾寒。

浪迹孤蓬转,还乡百事难。无人知此意,斜月照阑干。

楼阁深沈画景长,淡云轻霭散晴光。柳堤风煖莺莺巧,花径泥融燕燕忙。

歌管传声来别院,鞦韆送影过邻墙。青春莫负韶华好,秉烛还须照海棠。

蝎能毒人不能死,人能捕蝎残其类。
世人意恶蝎为虐,人蝎相残竟谁至。
不参彼已怨一方,自古诗人以为刺。
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

把酒临前轩,积雪满行路。清唱回春风,夜色在高树。

主人雅好客,殷勤道情愫。欢极座屡更,杯深不知数。

酒阑看雪行,亭亭水中度。

忙时偶尔习閒身,懒泊城濠去问津。一日无诗难脱俗,通宵不寐为怀人。

船头水净胡僧眼,云外山含西子颦。弄水看山成癖处,因悲案牍久劳神。

木叶萧萧江水清,幅巾藜杖绕山行。忽然行到山深处,听得鸣弦一两声。

叹秋来、辞枝断梗,随风吹下林洞。柳衣园畔停吹桨,尊酒故人情重,君莫送。

算我已、惯经离别翻豪纵,浮生懵懵。任付影惊流,韬形暗室,断绝故乡梦。

催人是,帘外午钟初动。蒲帆从此高拥,临歧不作离亭语,劝把寒梅多种,诗兴涌。

有驿使、东来合作香花供,晴窗呵冻,值海日曈昽,天风浩荡,我亦助吟弄。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