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街香案使君来,万瓦青烟洞府开。勿剪绿榕阴尽处,七门南直钓龙台。
仁者不违仁,造次与颠沛。斯时念未起,犯险曾不悔。
吕公有族侄,游反夜方晦。严寒忽失足,水深不可厉。
同行空惊叫,相顾莫为计。吕公径赴水,挽侄履平地。
重裘虽尽湿,勇气真盖世。定知有神助,欢喜失狼狈。
坐言与起行,抚己每多愧。瞑目试思之,勿遽矜我辈。
永乐年中擢殿元,胪传第一拜金銮。五云东畔蓬莱阁,浩荡身沾四圣恩。
西北有高台,其下浮云驰。突兀千黄金,云自昭王时。
中涓去已久,马首将何为。谁知弓旌代,沦落岩壑姿。
莫生骐骥种,俶傥不可羁。过都万里至,自许九代奇。
羊肠阪诘曲,盐车奚所之。奏书两未售,抱策行当辞。
蓟门秣朝刍,滹沱饮流澌。五花跃且鸣,洗濯松江湄。
皇家图骏求,绝足还来斯。君其振长策,岐路宁足悲。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暑风翕翕树头动,吹过井梧方是凉。拂拭桃笙阴处卧,谁知我亦出羲皇。
高歌饮酒须盛年,四座未醉翁醄然。请与吾翁论经济,少壮粗疏老微细。
始知识力相乘除,外边不足中有馀。颠毛豁尽齿牙脱,胸中饶有真诗书。
诗书不是空文字,风雨晦冥皆正气。万古端州一片云,逼塞孤臣方寸地。
五羊城边垂钓翁,曾识西方隆隼公。穆天去后无消息,惟留八骏长嘶风。
风高大野秋光早,散诞天閒随水草。产得龙驹腹有文,取次骞腾慰衰老。
老翁事事不如人,止有耳目闻见新。逢场笑倒笑还起,扑折一角林宗巾。
问翁笑笑胡尔为,欲语不语人知稀。女子不嫁嫁已毕,于陵窃鈇蹠采薇。
江河日下长如此,河水待清人寿几。分明记得少陵诗,眼中之人吾老矣。
觥觥太守公,我之王父行。一箭取功名,门前旌棨壮。
恭人昔来嫔,薳簉贤声畅。生我孝廉叔,秀出诸昆上。
画戟鹓班执,峨冠雀翎扬。母因子爵荣,翚翟拜天贶。
司徒石窌封,阿杜金钗饷。援古以方今,恩宠何多让?
彩衣舞虽罢,兰芽茁相向。才堪宝田守,孝同洗马养。
华诞逢古稀,徵词耀屏幛。彤管书妇功,女史职久旷。
不才忝诸孙,懿行安敢忘?愿扬圣善风,付与乐人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