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天光暝。素壁前、添出几重花影。移座对花,故烧高烛,花叶光莹。
染襟袖香清,短屏低护似更称。带暗霜、枝上凝。看嫩碧娇黄,淡红浓紫,最是细玲珑处,浅深相映。
枝梗。斜斜整整。斗艳妆、粉黛交逞。者般风景。依依良夜,漏传酒醒。
愧座客新诗未成,空负红烛冷。壁上稿、重再省。欲写出丰神,年来心绪不定。
且把秋容慢咏。
起借薪司盗国柄,表里朋奸挟奉圣。罗钳吉纲踞北寺,一狱同文钩党尽。
封疆案入魏大中,吏部出饯吴门东。卧起三日聘以女,地下逢比行相从。
刺天缇骑大声吼,呼囚地掷锒铛手。开读未竟一传香,蜂拥山崩负伤走。
鸣呼荆轲聂政非丈夫,轻生一掷胡为乎。死利于国乃得所,五人髑髅血模糊。
君不见飞星堕月恣燕啄,皇嗣殄绝主势孤。内掺衷甲僭卤簿,儿孙彪虎繁有徒。
自有此举驾帖止,劫漕危言其魄禠。明年真龙捧日飞,倒塌冰山灭祸水。
乃知五人不死死犹生,一怒强踰十万兵。岂惟东林借生气,力扶天柱东南倾。
普惠祠基鬼其宅,穹碑大字书姓名。行人下马酹杯酒,神鸦墓木悲风声。
铜炉岂必施家铸,木几中央照眼辉。沉水梦虚黄熟断,锄将高本一篮归。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