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猕猴性颇灵,相车来便满山迎。鞭羸到此何曾见,始觉毛虫更世情。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晓霜初甃瑶池薄,脱稻新炊玉粒香。向我岁寒惟有菊,葛巾时为酦醅忙。
建业世居风俗古,盛年游好谁相与。石头城影落晴波,扬子江声喧暮雨。
豪贵笙歌虚岁华,即今礼乐几名家。日蔼低浮杜蘅色,春深半吐梧桐花。
凤凰台上青天近,文物好谈吴与晋。北瞻形胜帝王州,王气茫茫殊不尽。
改序忻幽景,夏绿荫閒轩。慕谢阅篇翰,清心绝嚣烦。
中有帆海作,采真遂孤鶱。既感鲁连志,亦著任公言。
明哲古所尚,用舍道俱存。临川乃逃逸,恻怆不可论。
醉归不觉已斜曛,稚子驩迎先候门。露林睡觉凉如水,树影满窗疑是云。
有客遥从剑浦来,故乡风景此徘徊。山田活水风家稻,梅雨清江两岸苔。
蝉响未秋催暑去,榴花如火照人回。宦游廿载双蓬鬓,报国空惭袜线才。
玉堂罢值独归迟,墨沈将秋入研池。坐到夜深清不寐,琐窗凉影碧参差。
清明节,何用皱眉头。今日有花还有酒,此身无事便无愁。
兀坐最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