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挣破了那庄周的梦境,来到现实中,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谁知道它是天生的风流种,吓跑了采蜜的蜜蜂。翅膀轻轻搧动,把卖花的人都搧过桥东去了。
注释
“弹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弹破了。
弹:一作“挣”。
庄周梦: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有《庄子》一书。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化为大蝴蝶,醒来后仍是庄周,弄不清到底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
一采一个空:一作“一采个空”。
谁道:一作“难道”。
风流种:一作“风流孽种”,风流才子,名士。
唬杀:犹言“吓死”。唬,一作“諕(huò)”。
諕: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
轻轻飞动:一作“轻轻搧动”。一本“轻轻”后还有“的”字。

鉴赏三

  这支小令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高度的夸张。作者紧紧扣住蝴蝶之大,甚至夸张到了怪诞不经的程度。但是,怪而不失有趣,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反复寻味,逼着人们去思索。从语言上看,小令恣肆朴野,浅近通俗,几无一字客词装饰,虽如随手之作,其味却端如橄榄,这正是散曲的上乘之境。

鉴赏一

  据元陶宗仪《辍耕录》载,世祖中统(1260—1264)年间,在大都(今北京市)出现一只蝴蝶,其大异常。作者于是填写了这支小令,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这无疑是因为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夸张,而使人耳目一新。

  曲中的蝴蝶确实大得惊人。庄子做梦化为蝴蝶,本身还是逃脱不出梦境的范围,而这只大蝶“挣破庄周梦”,身子竟把梦都撑开了,一个“破”字,于形容硕大之外,还起到了脱颖而出、登场亮相的推现作用。它的两对翅膀全靠东风托住,不然就保不定要坠跌下来。“架”字既有蝶翅自上而下凭驾东风之意,又有东风自下而上极力架扶之感,选字十分贴切。大蝴蝶不仅一出场就先声夺人,而且身手不凡,城中的名园不乏万紫千红的鲜花,却被它将花蜜囊括一空。“三百”极言名园之多,这数字同“一采一个”中的两个“一”字比照,就给人以大蝴蝶动作迅捷、干脆利落的印象,而若非它其大无穷,也就不可能有横行全城的能力。作者还不忘幽默地拿它同可怜的蜜蜂对照,让后者为之“唬杀”。尽管曲中责备它不是“风流种”,但它那种恃强行事、当仁不让的气概,却也因此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蝴蝶恋着卖花人的担子,飘飘荡荡地随他行过桥东,这是常见的情景。作者却巧妙地将主客换了个向,说卖花人的过桥,是蝴蝶“扇”将过去的,而且后者不过是“轻轻的飞动”而已。蝶翅如此力大无穷,那大蝴蝶身躯的伟岸自然不在话下。这结尾的两句是巧句,它上承“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却又以“卖花人”过桥的一幕重新添回了春意。大蝴蝶起首是倏然而至,结尾则飘然而去,令人涵咏不已。全曲无论是写大蝴蝶的来历,写它采花的本领,还是写它的离去,都形象生动,无一平板之笔,诚如明王骥德《曲律》所评:“元人王和卿《咏大蝴蝶》云云,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却无一句不是俊语。”这种巧思连发、层层添示的铺写,也成为元散曲咏物的崇尚手法。

  南宋谢无逸《蝴蝶》诗有句道:“江天春暖晚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为人称道,作者也因而得了个“谢蝴蝶”的雅号。这两句是本篇结尾所本,但曲中以“扇”字代替“逐”字,就更觉生动、传神。元曲的炼字,贵在尖新、柔媚,与诗、词的标准不尽相同。从本篇的例子中,似亦可体味一二。

鉴赏二

  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所歌咏的主体——大蝴蝶,确实曾见于燕市,故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三云:“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作者擅用夸饰之巧譬善喻,运用“庄周梦蝶”的故事,将现实世界转化为想像天地,以“弹破庄周梦”破题,运用“物化”承转的自由观念,赋予“大蝴蝶”神秘的色彩,开拓想像的意涵与空间;其次则以“两翅驾东风”、“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等句夸饰其翅,隐含《逍遥游》之趣。此蝴蝶颇有“翼若垂天之云”之大鹏鸟的意象,在转化后,其形轻巧逍遥,惊破现实,将采蜜的蜂惊吓煞,卖花为生的人被搧过桥东,犹不知所以,充分表现元曲谑浪诙谐之趣。读者或以为此乃作者自况风流之作;亦有从元代社会现实观其隐喻象征,认为“大蝴蝶”乃当时“权豪势要”、“花花太岁”、“浪子丧门”的化身,联系到当时元朝初期的社会环境,这种说法也绝非牵强附会。“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之句,正是关汉卿笔下鲁斋郎、葛皇亲、杨衙内等糟蹋妇女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据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大名王和卿,滑稽挑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著。时有关汉卿者,亦高才风流人也,王常以讥谑加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这条材料说明王和卿与关汉卿处在同一时期,透露出“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的事实乃是这首小令写作的契机。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猜你喜欢
相留不住。又趁东风去。楼外夕阳芳草路。今夜短亭何处。
杏花斜压阑干。朱帘不卷春寒。惆怅黄昏前后,离愁酒病厌厌。
佩环解处妆初了。翠娥玉面金钿小。萼绿本仙家。
天香谁似他。芳心真耐久。度月长相守。岁晚未能忘。相期云水乡。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佛身三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辽东苦寒地,十月河已冰。我从辽西来,驱马冰上行。

回望巫闾山,千里阴气凝。明月出黑澥,苍茫照孤征。

疑兵四面来,但闻觱篥声。行行迷失道,误入骨都营。

饥渴向妖姬,乞得驼馀羹。马乳饮苦酸,鱼皮衣苦腥。

神龙困蝼蚁,勺水不能兴。凤鸟失其群,见辱海东青。

因怜雪窖中,持节有子卿。题书托飞雁,双泪如雨倾。

安得同携手,以解流离情。

九叠匡庐霄汉表,白云深护翠巑岏。绣衣使者经行处,写向霜台柏署看。

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清处养天真。
幅巾隐几春菴静,直是义皇已上人。

鲩眼红如鲤尾红,吹沙蚀岸尽春风。任公无用钓缗处,毕竟鱼还死水中。

刁骚短发镊还生,镜里形骸只自惊。睡枕食槃翻岁月,头风股痹识阴晴。

鸠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不用暖炉公库酒,试容拥被听鸡声。

所学近雕虫,知难谒至公。徒随众人后,拟老一生中。
间岁家书到,经荒世业空。心悬沧海断,梦与白云通。
玉漏声连北,银河气极东。关门迢递月,禁苑寂寥鸿。
地广身难束,时平道独穷。萧条苔长雨,淅沥叶危风。
久愧干朝客,多惭别钓翁。因依非不忝,延荐况曾蒙。
与善应无替,垂恩本有终。霜天摇落日,莫使逐孤蓬。
去时吊古愚溪上,归日读碑浯水边。
不似柳州终抱愤,应同郭令欲扶颠。

古人身上肉,今人足下尘。尘为人所贱,昔时曾自珍。

幻躯何足论,所贵得其真。

剪就冰绡月影团,不须多羡女乘鸾。君王瑶札亲题处,一样蟾花点点丹。

粉泪流香湿绣鞍,琵琶声咽朔风寒。莫将旧日宫中曲,却向呼韩幕里弹。

早沐恩除下九重,年来声誉满雷封。单车出郭多迎客,羸马随鞭每课农。

雉哺桑田春盎盎,鸡呜蚕市月溶溶。民安物阜应多暇,上到莲花第几峰。

万里名花蜀上分,澄红浑似锦江濆。夜承仙掌三清露,春剪巫山一片云。

未许王家誇少妇,还从卓氏妒文君。所思欲寄知何处,雁断天南日色醺。

海国茫茫水拍天,灵槎安稳御风烟。君家惯犯支机石,好挽银河润野田。

夕照纱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
君看白首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

黄云天半波涛涌,惊飙震荡阴山动。酒泉城外军声喧,千帐忽作胡蝶翻。

筚篥乌乌吹不起,硬雨著人攒万矢。辕门老卒曾出关,诸君未见边风颠。

君不见,瀚海茫茫沙怒卷,人马吹空似蓬转。

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荷叶经秋暂彫瘁,明年薰风满池翠。

女萝生意托松高,一朝松伐萝亦遭。丈夫有志当特立,阿附权门何汲汲。

君不见石家金谷起兵戈,二十四友将奈何?曷不听我松上萝。

天造草昧,笃生真主。暨厥良弼,大启土宇。自浙之东,郡邑棋布。

阻山带川,树屏为固。与敌相制,邦之门户。匪亲与贤,畴克畀付。

桓桓我公,两有文武。龙节虎符,来自王所。坐总省辖,出奠邦土。

于宣于蕃,孰敢余侮。蠢尔张孽,窃活鼎釜。以其螳臂,抗我戎辂。

岁直乙巳,中绳建斗。大裒厥凶,罙入我阻。偪我新城,摇我黎庶。

势如累卵,岌其可怖。边吏惊告,公起驰赴。军于龙潭,栅其高阜。

辕门方树,士食未饫。寇侦我劳,谓可拾取。猬兴蜂午,鼎来纵横。

深绝其涧,高冯其陵。有轻我心,不知我劲。我用大奋,奋其忠贞。

师直为壮,彼则何名。以少击众,在古可徵。爰令众旅,告厥神明。

愿天保佑,尔众钦承。毋利虏获,不竭股肱。望其前锋,公则是膺。

挺身跃马,其扬如鹰。如鹰如虎,其徒烝烝。如雷如霆,孰震弗崩。

束戈就殒,投刃乞生。倏□纷纭,席卷而平。流血殷野,横尸一成。

匪曰嗜杀,亦岂穷兵。寇来授首,惟恶是惩。既惩其恶,亦罔不矜。

亦莫不宁,天开日明。衿甲旋旆,肃肃其征。椎牛飨士,献俘于廷。

皇心允怿,是用大赉。公走入觐,稽首拜锡。明明我皇,制胜万里。

师力臣武,悉任指使。沧海波平,金微道启。防风不朝,涂山用入。

惠迪有庆,从逆自殪。公昔受钺,志在敌忾。继今以往,尚罔或怠。

不怠不亟,公心抑抑。下民是依,庶士是式。为邦柱石,以殿皇国。

皇国既平,四夷既率。公之孙子,与国罔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