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鶗鴂声中春已尽。蜀国海棠犹有韵。已将淡粉换龙涎,渐看绣缬成香晕。
脸霞红半隐。紫锦经雨胭脂润。正清欢,云歌柳舞,聊解朱炎愠。
十二金钗花作阵。不怕周郎回顾问。薛涛临镜意先慵,黄荃渲笔愁难近。
绿樽倾翠酝。青蘋风起波文粼。望高城不见,遥寄香霏阁信。
神丘隐云岊,灵源渺天河。阴火煮玉泉,阳晕潋朱波。
吹律岂邹子,炼石疑娲娥。乳窦晕水碧,埼梁起盘涡。
渐渐不濡轨,汨汨常盈科。偕赏玩仙液,蕴真洗人痾。
浴兰兴远思,沐芳咏遗歌。铜池汉霤侧,扣墄骊山阿。
朝宗阻江汉,褰裳限牂牁。天隅感流落,日蕳吟蹉跎。
一丈清凉界。倚高梧、解衣盘薄,髯其堪爱。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
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让词人、消受双鬟拜。
可容我、取而代。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
弹指耳、时乎难再。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
口欲语、意先败。
芳洁清幽隐操中,兰兮消得小山丛。略无酝藉惟岩桂,满院秋香一树风。
茅屋蛛丝日日新,乱黏须发惹衣巾。障空错综添经纬,不遣飞虫打著人。
君子同祖兄,幼小未相识。大父即世时,相见客堂侧。
君年十四五,来此共晨夕。惟予及佑之,与君最莫逆。
转眼各分飞,君颇不自惜。数年事樗蒲,衣履拚一掷。
数年歌饭牛,身执奴隶役。骏马堕深堑,跃起势腾踯。
奋足向康衢,回首万钧力。折节肃至忠,见赏高季迪。
香山白先生,雅意勤指拭。濯淖污泥中,还为光明璧。
存心既愈坚,饥寒亦愈迫。枵腹谈诗书,谋道且谋食。
文坛既拔帜,家乃徒四壁。浪迹游兰陵,交游尽硕德。
笔耕既逢年,家储有担石。心惊我后人,举案恒戚戚。
倾囊购侍姬,再索而再得。得子囊复空,杏林谈命脉。
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救贫更益贫,贫病转相逼。
握手半月馀,悲哉已易箦。屈指数十年,回首空今昔。
夜窗明月峭。寒侵翠幌,博山香袅。风触帘旌,一片疏阴轻扫。
冷露暗吹衣袂,空望断、碧云缥缈。芳信杳。栏杆倚处,倦闻鹃鸟。
青溪几度清游,想燕子人家,绿波空绕。好景匆匆,依旧翠深红老。
为问素光千里,甚偏向、文园孤照。情暗恼。铜壶又催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