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暮云表,夷山芳草边。河流浩荡向东注,缘树远近皆平川。
梁园空旷萃森爽,桑畦麦垄相接连。那知城闉别有最佳处,泉甘石润殊幽偏。
是谁心赏得真趣,柴门茇舍临漪涟。其中之人情高列仙,坐对崷崒卧听潺湲。
声疑佩环振,势若虎兕骞。荆薪夜煮代粮糗,椰罂晓汲烹兰荃。
初平徒劳牧紫烟,此地亦复如羊眠。或潴或泛长涓涓,绝胜庐阜千丈悬。
拾遗偪侧朴陋只数椽,岂似兹室花竹妍。忆从垂绅正笏位八座,经济讵敢思归田。
功成挂冠抛世缘,却寻旧隐萝自牵。一泓任教春雨涨,三重未怕秋风掀。
已欣恳玉皇案,何妨笑拍洪崖肩。展公锦囊卷,写我瑶华篇。
拟陪杖屦弄云月,洗耳清泠闻舜弦。
花宫露下秋如水。月明千里人千里。莫上最高楼。天际添别愁。
一时今夕会。且共尊前醉。踪迹似飘蓬。明年何处逢。
霞光犹绕芰荷衣,红袖前迎远客归。玄鬓返来犹可辨,丹砂健后却疑非。
三山誓许返台入,一鹤终随弄玉飞。云作风神花作语,看君战胜几多肥。
蛮触当战冲,蚌鹬据争境。相持无了期,复命终归静。
人事苦纷拿,世态命炎冷。远抱命俗观,照以清明景。
余生涉畏途,所至虞机阱。求富耻执鞭,图名成画饼。
道侣得洪师,唤我梦中醒。师如辟尘犀,神观最清警。
葆粹息天倪,运斤优匠郢。结茅规数椽,讨胜事幽屏。
楹槛疏以明,规抚肃而整。昼永篆飞烟,风来幡弄影。
开卷课黄庭,煮茶汲清井。以静名其轩,会处心自省。
吾庐杂尘嚣,相望限一岭。烦师缩地脉,得我便造请。
别来火云张,今见霜宇净。寄诗当梅花,一笑师当领。
风光去人无咫尺,人有尘劳不相及。此心既定境从之,雪树霜林亦春色。
刘翁有道久陆沈,十年种树今成阴。醉乡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
良辰行乐今已矣,依旧东流泛兰芷。谁道青春挽不留,鲤庭看取新桃李。
膏车秣马吾将归,誓与清景相追随。安用苦求三径资,明月常满千家墀。
玉骨冰肌压众芳,鹅溪半幅贮春光。黄昏月淡霜风紧,只欠窗前影与香。
孤冢悲风急,凄凄客思昏。怜君无伴侣,唤起洛妃魂。
尚有王孙泪,凄凉泣路隅。吹箫朱户冷,换酒宝衣无。
都尉门前草,平阳第里乌。重来逢白发,面熟旧宫奴。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