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二句“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勾勒出“池馆”的气象景物:天色微阴,春雨绵绵,池塘水涨,已与桥平,细雨又把杏花浸洗一番。这二句似乎实写南园桥边雨中杏花,却分明是虚写风雨摧残中的柳如是,以实写虚,从而得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紧接着二句“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描绘了一幅杏花娇弱,好象承受不住春寒风雨的景象,这让伤名的诗人黯然销魂。
上片一反诗词中用杏花装点热闹繁荣场面的惯常手法,用重笔描写它在春寒冷雨之中的“不胜娇”。在作者渲染的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情景中,作为虚影叠印的柳如是,则已绰约其中了。
下片则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以抒发一己的“无那”心绪。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一个“忆”字,引出城门外长堤边这一派红颜憔悴、玉蕊凋零的残败景象。几句中三次写花,三次写法各不同:一曰“粉香”;二曰“玉颜”;三曰“淡红”。从“味”、“形”、“色”描绘之,美的确美矣。只可惜红颜薄命,生不逢地,只能用“寂寞”打发日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但吟味再三,雨中花间,总依稀晃动着一位佳人的倩影:她就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就是他心中的情人柳如是:当年的卖笑生涯,留下了“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记忆;如今,与词人同居,承受种种欢爱,却也遭遇无边的压力,仿佛“奔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她以“寂寞”抗争,在无声中忍受巨大的精神摧残,任凭“玉颜”“淡红飘”,让青春年华流逝。词人对柳氏的遭际黯然“魂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徒唤“无那”。
四皓挽复来,子陵呼不起。天下复归心,两京同一轨。
义重势乃轻,理自固应尔。卖菜苦求益,可笑真俗子。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永言佩饭报,眷然清渭滨。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名都郁垝垒,浮云荫孤台。宿昔与丈人,揽袂凌崔嵬。
延眺殊未已,明月从东来。俯身袂九陌,车马何諠豗。
朱门竞笙竽,钟鼓趣行杯。讵知前代人,寒隧生青苔。
金珠委瓦砾,铅华安在哉。沉冥日云富,感激人心哀。
丈人方岳裔,夙质谢尘埃。婚嫁慕向子,幽栖放颜坏。
七十尚蛇蛰,白衣潜草莱。嗟余纠簪绂,俛仰阻沿洄。
逝将亲逸躅,荣盛等浮灰。
凤城路,习见依依巷陌如故里。趁絮泥消尽,任教日访,琴尊欢事。
望旧巢天际。金莲对烛光生蕊。禁漏短,争许袖惹,蓬莱云气。
向槐堂里。又朋簪清话,依然树色浮空,人影在地。
芳踪梦蝶重寻,幸秦源、暗通尘世。倚征鞍、嗟倦羽飞回,游骢唤起。
好属卢沟月,须令佳会常继。
掩卷忽不怿,为君拂素琴。荒村风雪夜,何处得知音。
烽火迁延久,家园感慨深。壁间一长剑,遥和作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