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石填海海可乾,铸铁削山山可刊。俟河之清岂易得,眼见太平真复难。
春风辇路宫槐绿,花绕汉宫三十六。喜入天颜人尽知,奉常新奏升平曲。
前年被衮郊圆天,今年执玉朝涂山。汉官威仪久不见,三代礼乐俱追还。
太师功大非人力,早向壶天赐新宅。消得官家驻六飞,画鼓咽咽燕瑶席。
紫宸朝散千官行,四方警奏虚封章。衮司无事铃索静,牙牌报漏春昼长。
但闻群贤岁歌舞,寿曲声中玉觞举。青衫小吏亦复欢,自采民谣裨乐府。
子引金闺籍,身开石窌封。灵輴悲吉路,象服俨虚容。
楚挽虽多相,莱衣不更缝。谁知逝川底,剑自喜相逢。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眼向朱门每懒抬,今朝笑口为君开。别来却喜人争席,浪遣长须扫径苔。
银烛秋光冷画屏,绕廊行处思腾腾。美人一去无消息,敲遍阑干唤不应。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
眼前事事添愁绪。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