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居杜门久废笔砚兹因卜筑辄有所感不免破戒

平生事幽讨,性与山水便。
晚岁辟三径,颇喜得地偏。
远不去桑梓,近与松楸连。
青山枕其后,流水绕其前。
群山更簇簇,左右相周旋。
栋宇虽未立,气象已足观。
旁人笑我拙,空囊无一钱。
何苦欲架屋,作此烦恼缘。
我岂不自知,老去将终焉。
游居与寝卧,安可无数椽。
人生七十稀,自古尝有言。
我今五十七,髭鬓已皤然。
纵使此身健,前去能几年。
仕宦虽龃龉,亦复忝蕃宣。
向来为亲养,犹或强著鞭。
今既成永感,前事都弃捐。
傥或未死灭,誓将老林泉。
遂此卜筑志,闭门日高眠。
栽花满我屋,种竹环我园。
山上创一堂,湖中具一船。
从容与亲旧,取次中圣贤。
虽无万钟禄,虽无二顷田。
胸中富邱壑,眼界饱风烟。
自足了一世,此外休问天。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拂檐点砌静如沙,无限寒林顷刻花。
明日穷檐深一尺,不知何处觅袁家。

汉家烽火在边庭,才子西行独请缨。自是寸心怀补报,也将孤剑学从征。

天门久欲陈三策,沙漠今看论五兵。莫对泮林愁此别,他年还著锦衣荣。

鸿飞贵冥,虎步宜猛。我欲藏形,无由去影。倚木居巢,留烟护岭。

过膝容头,聊遮瘤瘿。三秋九摇,未涉人境。啼猿罢悲,宿鸟归静。

自疑此生,以逸终倖。人不碍物,物又何鲠。林不近炎,炎亦宜冷。

岂意泉霞,忽恶箕颍。谁知黑雕,久布机阱。自我婴罗,岩壑收景。

霜叶含悽,风禽缩颈。山群集众,从鬼神请。念此慇怀,助予宵儆。

穷年独宿,五夜三省。

生憎白云春去,无奈黄莺昼啼。欲采芙蓉赠远,北湖莲叶初齐。

晓日旌旗锦满川,阿童初试汉楼船。
露桡天与神机秘,击楫人同壮志坚。
行恐黄河冰可渡,已闻青海箭先传。
佛貍莫梦淮边树,看揽长蛟下没渊。
冯家女,绿发盘双鸦,乱离弃乡土。
聘入将军家,将军爱幸诸妇妒。
颜色粹美无疵瑕,军鼻袭馀术,泪眼啼春华。
冯家女,昨日堂上人,今朝厕中鬼。
将军不为疑,司隶不为理。
道旁古冢生棘榛,十年孤愤何由伸?呜呼千年孤愤何由伸!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混沌既凿开㟏岈,不周山倒愁女娲。伟绩奏成馀残块,棋布山巅或水涯。

闾山趾有补天石,此石眷属应一家。谁知沦落在海澨,沐日浴月葆精华。

天风海涛作知己,藉以芳草见烟霞。天生灵物岂终隐,不使万古埋泥沙。

我有父执刘守愚,读书博物为通儒。暂去司铎驻锦水,遂以捧檄勘海隅。

平生好奇惯搜剔,披检荆棘穷崎岖。忽得此石拜且舞,呼兄呼丈载以车。

古苔斑剥土花润,鹧鸪点閒龙文纡。秦皇鞭迹殷馀血,望夫粉黛娇模糊。

形质兼备瘦皱透,上皇山石恐不如。忆昔汗漫杭一苇,半在吴头半楚尾。

金焦北固峙海门,烛目怪石比比是。猛兽奇鬼相攫拿,片云孤帆欲飞起。

泗滨石磬设堂皇,灵壁砚山置棐几。少年弃掷不知惜,念言回首徒然耳。

今读君诗忽神王,赓以短章意未畅。更因海峤忆经游,廿年尘迹空惆怅。

羡君得石良足多,神毫濡墨为长歌。胸无灵珠吻复拙,石乎石乎当奈何。

湖上栏干百尺台,台边水殿倚云开。红桥人隔荷花语,玉盌金盘进雪来。

青春素景兮白日出之蔼蔼。
吾将弭节于江夏。
见杜若之如大。
结琱鳞以成车。
悬杂羽而为盖。
草色绿而马声虑。
欷沿油以流带。

踰淮数百里,欣逢下邳山。新安十数峰,窈窕霞影间。

遥看若可即,既近杳难攀。契深迹莫遂,怅然空厚颜。

倦鹭辨沙落,远禽求村还。已暮将何归?回涛冒瀴湾。

渡口双古柳,茅茨相与环。清时寄孤枕,敢厌闻惊潺。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
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玩芳味、春焙旋熏,贮农韵、水沈频爇。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

婆娑壁间画,手泽犹芳鲜。清夜发光芒,睨视不敢前。

想见落笔时,气足而神全。非徒貌幽花,自写翠袖翩。

每思弃尘务,从君事丹铅。岂期不我顾,倏忽长相捐。

一恸云为愁,梁月藏婵娟。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峰势长江矗,涛飞天外声。潜虬能护法,徵士独留名。

塔宇金山寺,人家铁瓮城。凭高一耸目,东望海云平。

东风吹雨破花慳。客毡晓梦生寒。有人斜倚小屏山。蹙损眉弯。
合是一钗双燕,却成两镜孤鸾。暮云脩竹泪留残。翠袖凝斑。
觌面难藏向上机,家风千古为人施。
银山铁壁重重透,赖有丹霞院主知。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恭祀上帝,于国之阳。爵醴是荷,鸿基永昌。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