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文词蚤岁诸儒上,操行当朝国士期。清世急贤千载事,白头赍志一州麾。
漏声沈。雨声沈。滴滴空阶碎客心。拥单衾。拥单衾。病骨寒侵。
争教不断魂。静闻枥上嘶羸马。巴童熟睡荒鸡哑。旅游难。
白首衰残。何日歇征鞍。
门枕碧流尽,垂杨列岸齐。树中茅映屋,垣外菜分畦。
噪雀丛晴薄,行人影潦溪。犬声吹暗窦,牛迹匊阴蹊。
罄折欢迎客,盘飧趣馔鸡。温言谢郑重,勤意效扶携。
设座蒲重荐,防飔壁旋泥。奔奔役邻舍,拜拜教孙儿。
滞饮容杯缓,延留怕日低。性情兼礼数,真至见天倪。
晓出垂纶汴水涯,溪清石瘦见鱼虾。入城午饭妻儿待,归趁田翁薄笨车。
屋角高槐,闲问讯、宣南坊陌。记此地、琴尊跌宕,几年栖息。
半剌相忘磨灭后,一家正好团栾日。任旁人、错比子云居,喧尘隔。
离聚苦,无终极。生死恨,难抛掷。但天台重到,凄凉岑寂。
芳草廊空蝴蝶化,茜纱窗冷蟏蛸织。叹乌衣、巷口燕归来,今成客。
海棠春醉上迷楼,楼上仙人尽日留。绛阙晨开云锦丽,蕊宫夜放火齐流。
三千红袖娇争舞,无数朱唇艳欲讴。却笑三郎独何事,一枝睡起不胜愁。
茫茫元会间,造化竟谁尸。昏旦既不爽,寒暑无或移。
至诚本无息,庶类自蕃滋。日月相代明,阴阳岂参差。
岳山坯厥气,江河分厥支。雷霆布厥威,风雨行厥时。
圣人今在上,天心与相宜。八万六千岁,悠悠无尽期。
寒威凛冬季,木落风凄紧。束装适京国,夜漏短无准。
父母送临河,肫复辞难罄。首言慎起居,次言远驰骋。
得既勿满盈,失亦戒孤愤。努力崇正轨,缁尘发深警。
长年动兰桡,瞻顾两未忍。俯首别泪滋,回汀更引领。
细雨棹横塘,庐舍去隐隐。铭心宝训言,守身日三省。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