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声诗 其二 杖声

隔溪微送响,一一入徘徊。声向静中得,客从何处来。

谷兼山屐应,路带楚吟回。渐觉过桥疾,多应落日催。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五月相将又下旬,依前深院度黄昏。频看岭路占家信,旋兀帘旌作燕门。

抖擞衾裯防垢秽,湔除蚤虱断儿孙。不因肉食脾难磨,且欲从今习菜根。

逢春如酒,逢花如露,逢人如玉。东风送寒去,蔚温温香縠。
海上三山元似粟。试招来、共藏金屋。与君醉千岁,看人间新绿。

送腊自然时序应,颁春常与迩遐同。福随新岁知阳德,庆协斯男诞禁中。

何人种柳成门巷,几处看花到子孙。且尽山斋一杯酒,此君相对已忘言。

松桧成阴夹径寒,喧卑无路得相关。因嗟势利方为市,故掩庵扉独占山。

薄俗性随红叶变,上人心与白云閒。慇勤约我休官后,深筑邻斋数往还。

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
文章家世事,名誉弟名贤。
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
秋风衰柳岸,抚柩送归船。

此是春秋据乱作,升平太平视松竹。何以功成文致之?携箫飞上羽陵阁。

烟灯暧无寐,忧思坐长往。寒风振乔林,叶落闻窗响。

起窥庭月光,山空游罔象。怀人阻积雪,崖冰几千丈。

喜春来,愁客去。画舫系南浦。身覆藏钩,忍泪强欢聚。

泥他指上鹍弦,离情不管,惯弹到、最消魂处。

喑凝注。似曾相识人来,重弹又重诉。过眼烟花,惨恻曲中语。

可怜暮雨潇潇,吴娘憔悴,争怪我、鬓丝如许。

花尽忽飞来,岂待南风送。睡起笑相看,不知谁是梦。

纸衾如水梦难成,抱膝灯前读北征。
懊恨雁来无个字,海云千里雨溟溟。

方郎天下士,慷慨古人稀。刎颈交惟女,同心结到谁。

江湖同苦别,霄汉独雄飞。远愧朝歌叟,中兴淹桂枝。

太乙真人坐莲叶,大宛使者泛灵槎。偶向天河一相见,直到牵牛织女家。

喧哗照邑里,遨游出洛京。霜枝嫩柳发,水堑薄苔生。

停鞭回去影,驻轴敞前甍。台上经相识,城下屡逢迎。

踟蹰还借问,只重未知名。

落絮风微,湿花露重,暗香飞上钗头。正凉阴小步,眉月如钩。

叶底听残杜宇,芳魂冷、好梦都休。销凝处,一春幽思,更甚三秋。

还休。凄凉此后,便送得春归,离恨仍留。望连天烟草,懒倚危楼。

莫问海棠开谢,零红泪、似我盈眸。空肠断,焉能并刀,剪尽新愁。

玉绳低,星影堕,淡月正窥户。凤管初调,重理旧时谱。

何须檀板金樽,酒边花外,尽占断、碧梧深处。

滴珠露,浑忘似水新凉,莲漏听频数。减字偷声,相共砌蛩语。

几番拍遍阑干,秋情无限,写不尽、怨商愁羽。

湘滨来五度,才得一登临。片片江帆影,重重岳树阴。

碑赊三日读,僧向六朝寻。欲续传镫事,斜阳下碧岑。

好山虽可爱,懒入翠重重。
静睦千竿玉,清如五老峰。
径阴禅履润,林密佛香浓。
灵运知师意,无劳屐踪基。

分明一树珊瑚色,微雨斜阳洗愈鲜。种甫三年聊此地,开当四月奈何天。

层绡剪就香都断,赧颊涂成火欲然。浪说神仙留幻影,洞天无泪迸啼鹃。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