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生前官职但执戟,身后一字万金直。当时雷霆下收拾,世间不复有遗逸。
上清虚皇手自择,编星为囊云作笈。流铃掷火守护密,君从何处见真迹。
知君定通玉帝籍,太微垣中赐馀墨。龙腾虎卧摹不得,想君神授五色笔。
江南钩锁腕中力,钗折屋漏千态出。整整十卷字犹湿,光彩激射海为立。
平生我亦有书癖,对此惝恍心若失。口呿汗下屡太息,十日把玩不得食。
作笺天公拜稽首,乞我此老生时一双手,为君痛饮百斛酒。
墨池如江笔如帚,一扫万字不停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山雨惊客梦,晓晴山亦喜。山僧惜我行,送我溪之涘。
轻舟如落叶,稳坐宛在水。波纹动双趺,遥山逐面徙。
前林霜叶熟,风来散成绮。丹黄积雨涯,时与菱荇抵。
不知塘栖路,沿山复几里。离忧付汗漫,归兴亦容与。
青山含霁色,联骑入都城。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
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共抱登临癖,重来不负盟。
太息南郭人,三悲而日远。端蓍得潜龙,空林安静偃。
行义会有适,早计怨岁晚。咄哉殷深源,名浮坐自蹇。
何物痴儿胆如斗,敢取铜符独悬肘。效尤武仲要鲁君,僭拟平卢袭留后。
冒姓已步卫青尘,御人更出黄巾右。逋逃相率弃妻孥,耕耘无数荒菑亩。
卢舍满眼麋鹿场,牛羊绝迹靡无薮。雠深恒作林甫迁,计穷惟事枟公走。
辕门军令应加诛,边境夷情宜善诱。宽柔已示再生恩,迷瞀不惩难追究。
悬赏感激勇志坚,面缚立至壶关口。身卧衍阳苦莫追,罪服上刑甘自受。
兵不血刃俄成功,印失中书仍复旧。黔驴逞技将谁欺,穴鼠抱金竟奚有。
窟中狡兔终难藏,釜里游鱼安弗久。寄言奸宄休冥顽,逆贼叛藩咸授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