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观

浊尽尘难掩,光分逐露圆。香清得桂子,珠莹坠花钿。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猜你喜欢
阿奴喜气照人黄,传得新诗细作行。
可爱悬知似杨柳,忘忧复不待槟榔。
魏收已获崔昂誉,摩诘仍推相国长。
曷不少留东合醉,剩收篇咏作归装。

人物久衰谢,斯文寄渺茫。先生推老成,词采今擅场。

交游数辈行,犹及晁与张。大坡渺云汉,小坡与相羊。

岂兹丝纶手,不入鹓鹭行。尔来南中守,雨露新汉章。

南中俱乐土,佩带安农桑。铜花秀铠甲,芝菌生桁杨。

霜林荔子熟,酿瓮千家香。使君啸铃阁,宾客醉高堂。

古来多循吏,治行何曾彰。愿公饮无何,坐使斯民康。

自怜野性生来拙,谁许交情晚最亲?世路因仍忧槛阱,他乡衰暮傍风尘。

惟将菽藿还求志,未有丝毫可为人。一亩萧然须暂得,欲偷闲日长精神。

春风多可几曾閒,又为平山入醉颜。流恨不穷江万里,与翁长在月三间。

半清半浊圣贤酒,似有似无烟雨山。试问黄鹂相识否,绿阴深树自绵蛮。

三山分鼎肖蓬瀛,仰首云逵上使星。绶带一年聊叠组,破觚八郡久虚囹。

元戎自喜联高躅,胜日何妨醉渌醽。雅望不应长揽辔,便须笔橐侍天庭。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平生爱竹手频栽,江上人家一径开。纵是无心已成癖,葛巾芒屦为谁来。

中间有一萧閒伯,学道登仙初应格。朝元明日拜五光,玉皇应怪须眉白。

寒食东风郭外烟,仙郎归去罢鸣弦。三梁素冕辞双阙,五色黄麻下九天。

读礼更吹藜杖火,诵诗曾废蓼莪篇。官閒亦爱僧閒否,应过东林续旧缘。

天门传诏飞金符,帝子发春朝帝都。万里巴江引轴轳,朝离瞿塘莫荆巫。

牙旗羽扇照江湖,冯夷操楫龙伯扶。威振海若惊天吴,衮衣登朝玉陛趋。

至尊抚问情郁纡,奏还大国天语俞。却从周秦行坦途,乘传西来试驰驱。

日行三百尚未晡,亲藩留宴穷欢娱。秦民拥路观金舆,口称盛德目睢盱。

共说贤王世所无,南入荆门喜气苏。蜀邦密迩忘崎岖,山花烂熳云模糊。

绿树清江如画图,汉中小臣章句儒。早向王门曾曳裾,是日来迎拜路隅。

按辔遥看笑且呼,暮抵行宫侍直炉。华灯照夜铺氍毹,从容前席讲典谟。

玄谈蝉联如贯珠,上探千古周八区。鄙诮荣辱圣为徒,更阑喜极行玉壶。

叩头举白红生肤,侍臣奉教恩意殊。大官美酝贮行厨,特赐归饮不用沽。

上尊珍味甘且腴,受之无功辞有辜。心感王恩厚矣乎,献诸祖祢颁妻孥。

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平生饮水兼茹?,秪将铅椠代耕锄。

近为校教食民租,尸居静阅年岁徂。世人视之等泥途,赖逢圣主意气孚。

讨论圣猷师古初,经纶万理发在梳。小臣学术本粗疏,志广年荒才更迂。

量同溟海肯纳污,欲致众骏先收驽。愿王道德为世模,摩抚疲癃恤鳏孤。

南渐泸戎北羌胡,阳和发生无朽枯。育民兴贤语不诬,行致孔明与夷吾。

共康国政秉事枢,保釐西土佐唐虞。不数?丛及鱼凫,吾王端拱化日舒,从此感恩非一夫。

不嫌瓠叶日犹烹,不羡公子染指争鼋羹。不把荷衣等闲裂,不羡曹人共服麻如雪。

爱身肯似贱场师,凡骨只愁轻举迟。北山未出移休勒,东老虽贫乐有诗。

望中云海蓬莱路,谁道乐天无归处。一千年鹤再来时,行雁难将弟兄序。

尽日含毫有所思,残花应逐夜风吹。春郊雨尽多芳草,立马烦君折一枝。

池上新亭独倚栏,自临钓石俯云湍。赏心谁是高阳侣,阅险频催杜甫鞍。

濛雨细侵花径滑,停云浓带旧山寒。凉风摧折阶前笋,惊作故人车马看。

光风霁月不可见,奔轶谁能继绝尘。看取芙渠菂中薏,一番花发一图新。

乾坤瑞气蔼燕山,天仗初开虎豹关。金爵觚棱银汉表,玉阶平墄綵云间。

紫泥香暖春宣诏,清跸声寒晓趣班。千载明良今庆会,喜看新雨涤尘寰。

江湖劳遍寻,只自长愁襟。到处慵开口,何人可话心。
登楼得句远,望月抒情深。却忆山斋后,猿声相伴吟。
秋日同文馆,多朋信可依。
慧莺还伴锁,巧燕自知归。
藻鉴由来定,翘材未觉稀。
贤书早晚上,拭目看珠玑。
迢递古扬州,重来异昔游。
春风吹酒幔,日暮上歌楼。
梦觉翻疑雨,愁多不待秋。
翩翩征雁起,依旧向沙头。

结庐人境外,隔水见精庐。花亚樽中酒,云生架上书。

山空闻唳鹤,溪静见游鱼。高卧羲皇上,北宪恒晏如。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