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1122—1198)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皓魄初圆,罡风犹劲,剪破彤云万里。桂影扶疏,嫦娥清冷,白玉楼头似水。
银花作阵,火树迷空,照见离离珠蕊。想蜀天积雪,峨嵋崖下,佛灯如此。
何须问、双凤云间,六鳌海上,箫鼓声中燕喜。竹叶横窗,松阴满径,有个幽人在里。
白眼谁同,青樽易歇,赤脚层冰游戏。应难寻、千树梅花,长笛一声而已。
冷泉亭畔树初明,百道寒光水面生。松月似留人住住,溪声却唤我行行。
晨光郁将布,时严气自懔。阳也谅匪力,厥阴无亦甚。
时极理终固,情成势难寝。徒然江汉纪,莫制北飙凛。
寒湍落孔家,霜色峻石廪。甘菊冬始华,赤树纷如锦。
校阅才及旬,劳拙遗安枕。既巳阻携玩,胡由接芳衽。
拟岘行共陟,寄言备醇饮。
竹瓦天昏鼓声死,衔须喷贼贼魄褫。生不食尔鬼食尔,呜呼明威真壮士。
郎君缟衣拔刀起,大呼杀贼发植指。先斩蚁祖后及蚁,何物蛮种乃生此。
一骨鞭尔一万箠,归告其父酹贼髓。去扫红土变赤水,呜呼佥事真孝子。
我观《壮义勒》,掩卷三叹息。当年渝播失复得,论功大半袁氏力。
岂独夷鼎照乡国,况闻入道平阳时,明威伯子勋已奇。
水牛塘边大酣战,至今名著学语儿。忠孝之气钟一氏,此勒与天同不毁。
呜呼国家多得袁氏父若子,安有四海金瓯破张李。
閒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惟有风中叶,萧骚终日闻。
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喜开故人书,珍药幸见存。
其方受仙圣,其效未易论。岂惟蠲沉痾,庶可辅本根。
珍重复珍重,厥价万玙璠。永年未可冀,庶保无夭昏。
朝别李元忠,暮别杨奇琛。各言故乡久离别,使我历乱空愁心。
愁心忽如江上风,不可凭御谁能穷。南行浩荡一千里,吹雪径度青原峰。
我生少小轻乡井,独以羁穷寄形影。经时负米未能归,何待他年愧裀鼎。
閒来思种东村田,青山欲买羞无钱。携书强聒附童稚,客中相顾谁相怜。
杨郎杨郎本同郡,文水钟奇故才俊。芳年初发春江长,劲气已逼秋崖峻。
读书东家不下楼,手写细字如蝇头。长怀丹阙陈三策,独抱遗经穷九丘。
春风二月惊初见,伯劳东飞遇西燕。凤山祠下月如眉,明绣楼前水如练。
看花把酒能几时,念子还乡从此辞。城头乌啼北斗曙,飞霜已落青梧枝。
桐江东南符山岭,闻子幽居好林景。千年古剑合神机,光射玄潭黑风冷。
子归何时当再逢,即恐睽隔劳忧忡。江外风尘眯人目,我欲远寻麋鹿踪。
珍重一函捧,未开心已愁。还将两行泪,并作十分秋。
新恨传青鸟,浮生寄白鸥。凄风兼苦雨,点滴到胸头。
郊行日迟迟,风和气维穆。沟渠水方涨,陇麦秀以绿。
荒村兵燹馀,萧条数家屋。农人重田事,偶耕及春燠。
老妇饷其夫,稚子饭黄犊。我本疏散人,出游靡拘束。
已无簪缨累,但望禾黍熟。逍遥乐吾生,奚复忧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