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寄曹溪禅寺并东南山长老三首 其一

亲承祖意振宗风,一派曹溪万折东。傍石作亭怜卧虎,临泉持钵度降龙。

天开图画平山勇,人仰菩提四海同。劫火弥天仍独在,吾师信是佛中雄。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寺外山皆石,门因凿石开。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

官为看田至,僧方乞食回。一双檐际鸽,空觑出生台。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京尘滚滚日眯眼,心豁郊原初雪晴。
幽禽忽傍粉树语,瘦马时踏琼田行。
高吟浩荡真吾事,薄宦飘飖愧此生。
却羡老农相顾喜,土膏乘润说春耕。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中将登坛妙指挥,宫妃鹄立亦戎衣。连环拐马连珠炮,更请君王看一围。

词推北宋,有周郎香弱,集名片玉。未向大晟填乐府,此地先留芳躅。

隔浦莲娇,满庭芳丽,唱尽相思曲。小亭姑射,当初何限花竹。

弹指六百馀年,词人重过此,閒愁枨触。一自汴京时世换,绝调几人能续。

冷店骑驴,野航听雁,客睡何曾熟。蒋山在望,可怜依旧凝绿。

泪眼注,临当去,此时欲住已难住。
下楼复上楼,楼头风吹雨。
风吹雨,草草离人语。

凉月微星自抱衾,罗鞋点露曲廊深。丁宁蜡烛休垂泪,为照寻郎一寸心。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家住西湖深更深,古松隐裹礼茅君。
白猿攀树藤花落,点破岩前一地云。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基阶。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远看如淡近看浓,双立亭亭傲晚风。俗眼未应轻拣择,此君清致本来同。

春山不可画,烟雨近江楼。
藤老依松活,泉迂避石流。
懒云低渡竹,细草乱沿沟。
欲打巴禽去,家居听亦愁。
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
欲看枝横水,会待月挂村。
谁怜槁木中,妙有春风根。
孤芳自一丘,不受烟雾昏。
饱霜分疏瘦,下笑浪蕊繁。
喜无蜂蝶知,那与桃李言。
要当碧云暮,殷勤赋离魂。

秋风燕雀正关关,忽见篱边菊又斑。寒雁自知霜露重,海鸥常伴水云閒。

百年往事丹心里,千古声名直道间。此意属公须慷慨,晚云成雨便归山。

洛上追收黄耳信,林间闻创绿阴亭。
千章古树虚帘接,四月清风羽扇停。
兄弟头颅时感叹,江湖岁月久飘零。
对床夜话知他日,幽赏如何得细听。

埋忧何地好,惟有摄山岑。渺渺衣带水,一苇快登临。

山僧虚石塔,高士弹素琴。泉飞古松颠,钟落寒涧深。

自然闻见黜,亦使须眉森。隔江聊怅望,恍惚迦陵音。

乍离千圣林间寺,来汲城头石罅泉。
相见杯茶虽淡薄,往来无惜为君煎。

为官不负民,为臣不负君。忠孝诚已尽,生死安足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