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鹿鸣美野草,君子贵赠言。闻善乐相告,此义古所敦。
若人信名世,乘运佐羲轩。观风练国体,游艺䆒词源。
求友及薄劣,作赋贲丘园。感彼诗人语,何以报玙璠。
曰余嗜朴学,自信莫能谖。举俗不见是,惟君期讨论。
立言非不朽,功德鲜常存。逐末事终小,得一道斯尊。
外物弃浮云,贵已养灵根。愿招同怀客,共入无穷门。
卷可留天地,诗尝泣鬼神。游仙归化鹤,披发下骑麟。
素望高前辈,青衫老此身。栖霞石表在,终古不成尘。
秋风起兮寒露瀼,碧云影里群翱翔。明月何处来潇湘,沧江万里天茫茫。
一声叫落芦花霜,南去河关道路长。游子思亲遥一方,泪痕为尔沾衣裳。
谁将锦瑟弹清商,回翔欲下寒汀旁。渐于磐陆仪羽良,肯随燕雀纷飞扬。
泽国秋深菰米香,何须更度衡山阳。水碧沙明网不张,漫惊渔父宵鸣榔。
鸿兮鸿兮动有常,凡鸟安敢相颉颃。知时去就能自量,往来不为传书忙,天北天南俱故乡。
寓意喜神谱,含毫惬素襟。墨花三两点,已见天地心。
隋苑迷楼,曲江问渡。芜城景色今何处?路人遥指杏林来,春光点染还非暮。
携手联翩,此心如素。封花啸味觞无数。忽然齐唱踏莎行,依依耐可花间去。
湘山日平远,碧涧时洄洑。有草生其闲,登降悦我目。
初阳蔼然照,宿莽为之馥。岂非岩壑姿,谓亦忌扬暴。
奈何值道周,颜色恐喧黩。物生性苟贞,相溷庶无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