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许身曾比汉留侯,盖世才名也拙谋。国史未镌身已戮,功成不共赤松游。
羽客栖玄紫极宫,楼居三景自玲珑。游云宛在洪荒世,探道元居恍惚中。
窗白夜生南浦月,帘高时卷上江风。如何宴坐忘机者,千劫尘缘一息空。
清汝泱泱紫逻深,绿车红旆付重临。圣朝不逆原鸰意,达士俱存塞马心。
日赤报衙容晏枕,夜兰留宴纵清斟。凤池何必全胜此,薄暮归休客万簪。
王君此画来何从,自言昨得之林公。公心欣然为挥写,苍烟老树山重重。
莓苔无尘水石净,中有袒裼遐栖翁。养高习静君夙志,无乃聊寓烟霞胸。
我言是境皆脱洒,朝市亦有山林风。正闻部符忽相促,淮阳征?行匆匆。
诗人王事念靡盬,未许箕踞休长松。淮阳莆阳地虽异,公斋对此将无同。
不见濂溪庐阜下,曾志乡关在目中。
邻妇哭,哭声苦,一家十口今存五。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
邻妇哭,哭声哀,儿郎未埋夫未回。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
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
久出居延塞,秋高绝域边。一轮仍汉月,万里入胡天。
弥觉丹心苦,应愁皓魄圆。同怀当此夕,相望益缠绵。
身世原为客,何必叹离居。脚跟不用线系,天地居吾庐。
梦觉池塘芳草,酒醒晓风杨柳。纵缆采明珠。五六十居菊,三四千卷书。
渡桃叶,寻彭蠡,访小姑。汉滨拾翠,此际能无佳句乎。
谕檄题桥司马,作赋登楼王粲,纵迹古人如。故里莫回首,聊且托双鱼。
绣阁春浓,雏莺调舌花捎地。石华游戏,浅碧深红意。
弱线频添,密倩双鬟记。脂香细,微闻兰气,心是檀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