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性实无用,干名谬所望。中为禄仕逼,误有世俗偿。
组绶见羁縻,簿书正抢攘。语言畏时忌,谈笑忧事妨。
往者托山林,未能下羲皇。迩来失吾真,终日几发狂。
期会非本务,米盐岂大方。洒心赖篇籍,发兴依松篁。
朋友素所畏,道路阻且长。怨极倘见思,寄声慰离肠。
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曰余田野人,胜冠弄文墨。自顾在泥涂,敢言生羽翼。
仪封误眄睐,汝南虚奖饰。朅来长安道,复与君相识。
伊君本卓跞,声华光岱岳。气高稷下辩,文当淹中学。
礼闱同贡荐,宰府联登擢。何意他山石,滥厕荆岑璞。
当代论交地,如君真寡二。周旋幸嘉会,提携辱高义。
仙曹多暇日,帝京饶乐事。朝随紫陌游,夜集华堂醉。
清时信难偶,世故俄纷纠。我方释诏狱,君已遭谗口。
金虎正纵横,玉马空奔走。悯默各伤心,苍皇一分手。
升沉难预计,往复更迁逝。失势兰化刍,乘时堇为帝。
愚士故系俗,达人解其契。宠辱安足惊,脱略人间世。
征涂积冰雪,游子辞京阙。惆怅北风诗,眷恋河梁别。
昔为金石交,今为云雨绝。扰扰离筵散,暧暧行尘灭。
亲交日以稀,心绪重多违。同人既远谪,孤客亦怀归。
云霄惮投足,风尘思振衣。愿言乞骸骨,从君俱奋飞。
汉厦非无论道毡,自惭老去鬓皤然。闲愁似海藏皮里,往事如风过耳边。
几度班荆谁与话,一朝倾盖□相怜。柴门近日多来客,火速移床待孝先。
郁葱佳气散无踪,宫外行人认九重。一曲歌残羽衣舞,五更妆罢景阳钟。
云间有阙摧双凤,天外无车驾六龙。欲访当时泛舟处,满池风雨脱芙蓉。
天然艳冶,生小娟娟,也解怜春意。画栏斜倚。双蛾皱,可是郑康成婢。
偏松了髻。堪爱处、几般佳丽。拂牙笺,故送秋波,无限愁如缕。
金鸭慢调香细。又烹茶洗砚,种种佳美。低鬟偷喜。
销魂也,还抱琵琶花底。轻弹玉指。端的是、绿衣仙史。
试看取,一点檀心,岂是凡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