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二

山人岂是悠悠者,何事樵歌孟诸野。萧条茆舍住寒村,生小何曾识县门。

东邻作商走风雪,西家为郎叹离别。人生未必胜樵夫,朝朝暮暮对妻孥。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粉面啼红腰束素
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
空怨慕
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
池中短棹惊微雨
水泛落英何处去
人不语
东流到了无停住
龙盘虎踞望南津,余烈峥嵘尚霸陈。
醉着不知风揭屋,可能杨素是江神。
弦歌声时三瓢安,士友催诗送长官。
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
更知耐事知公少,留取清名作样看。
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
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貌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沈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以圣人所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睡入净域居,梦有殊方乐。不须汎海装,去采神仙药。

手辟黄金阙,足踏巨鳌壳。更作西方行,真到昆崙脚。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死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福神通。自从龙虎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笏引上天梯,鞘鸣奋地雷。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

结交须结心,取士须取德。古交金不鍊,古士麟五色。

如何当世人,作事多倾侧。甘言转相媚,内险不可测。

青青好禾稼,生此螟与螣。堂堂美少年,化为狐与蜮。

默也相从久,吾心念汝多。又为江汉别,空觉岁年过。

气习须消靡,工夫在讲磨。惟应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白鹤凭谁信手招。银澜对影转无聊。闷来何计觅双桡。

秋思可堪人寂寂,仙源依旧路迢迢。微波原自不通潮。

谁琢翠岚如许工,晴峦汹涌欲穿空。
一尘不动心斋处,寸缕初飞鼻孔通。

闲向窗前凿小池,规模虽窄颇稀奇。澄澜清浅无三尺,嫩蕊初开一两枝。

日照黄心香馥浅,风翻翠盖碧参差。浑如宝鉴涵明月,对此宁无酒共诗?

敝帚复敝帚,形模真老丑。短如竫人躯,髡如季孙首。

瓦砾笑摧残,髑髅嘲腐朽。南箕舌尚在,奈隔屈伸肘。

忆昨溪谷间,丰茸迷左右。嘉卉作芳邻,庭柯为直友。

岁年徒冉冉,寂寞甘自守。主人偶甄收,束缚联八九。

提携入门庭,光彩射铛臼。张乐娱大宾,椎牛祝黄耇。

匪予莫先发,次第及登卣。每阚曜灵升,徂寅方绝丑。

主人发未栉,顾我己入手。稚子亦何知,含饴狎鸡狗。

百责都未遑,我柄必首授。如论豁略功,岂落他人后。

萧条转衰谢,抛掷惟引咎。况免畀焚流,主恩犹默受。

动静固常理,敢腾咨望口。孤逸快新休,众劳悲旧垢。

日月我明烛,云霞我虚牖。高卧动百年,颓然不知久。

古今一惊电,铿耳何必寿。人弃天所怜,身单道弥厚。

寄谢千金资,吾于尔何有。

永宁山外黄花镇,隆庆州傍土木城。千里风烟开紫塞,万年根本是神京。

分工幸筑沿边垒,深入宜防间道兵。见说虏酋窥伺久,花当谁识近年情。

推情不入世浮华,百卉多妍莫漫夸。果熟人间桃少核,味同海上枣如瓜。

已空色相无花吐,为怕烟尘留叶遮。一种禅机清熟脑,婆娑窗外碧笼纱。

翠幄阴浓,最宜婪尾春归后。细风轻逗,依约低长袖。

瞥见妍姿,窈窕明如绣。帘垂昼。曲栏杆右,一架烟痕瘦。

尚依稀、认得旧沙鸥,三年路重经。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

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

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

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

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