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其五

在我游帝京,冯宠私自奇。当年值数子,无复新相知。

中原一顾眄,凌厉有馀姿。用身复苦拙,此志安得施。

浮沉托大道,四海一栖迟。时俗溺鄙议,长往不可追。

愿言反初服,白日且逶迤。酒中念故人,千载为等期。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揉花催柳。一夜阴风几破牖。平晓无云。依旧光明一片春。
掀衣起走。欲助喜欢须是酒。惆怅空樽。拟就王孙借十分。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

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

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视之若穷,挹焉则存。

俯仰衡茅,亦有一樽。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

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蓬累而行,捐车舍舟。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
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北山应见太清年,兴废由来亦偶然。
自我得之还自失,老禅刀尺尚相连。
词客携文访病夫,因吟送别忆湘湖。寒消浦溆催鸿雁,
暖入溪山养鹧鸪。僧向月中寻岳麓,云从城上去苍梧。
君归为问峰前寺,旧住僧房锁在无。

度关山,诘曲复崔嵬。虽有车,畏轮摧。十步五坐泣且啼,啼声一何悲。

疾风吹尘自我后来,回望故乡茫何睹哉。前睹黄河水,水流何瀺灂。

一夜胡马过,河边草如削。河边草如削,安能更民居。

居民尚远徙,行子欲何之。鸱枭为好音,豺虎亦规行。

四方不识人,来称弟与兄。温铁益知柔,茹荼益知甘。

平生少自足,临难追故欢。度关山,那得不沾衣。日夜见去人,寥寥归者稀。

若为荒戍驻征轺,纵目烽楼野色遥。万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识前朝。

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倚堞却寻南首路,汉关迢递已云霄。

消得天厨书几缄,朝朝骑马看烟岚。
三年半在香山寺,十月曾探滴水岩。
满井北游春淡淡,浑河西上石巉巉。
松风独爱陶贞白,官是蓬莱最后衔。
三五兔辉成。
浮阴冷复轻。
只轮非战反。
团扇少歌声。
云前来往色。
水上动摇明。
况复高楼照。
何嗟揽不盈。
肇举明禋预戒期,请临斋殿御帘帷。
廊头万旅皆花帽,殿下千官尽绛衣。
玉略时严三岁礼,庆霄遥望五云飞。
小臣头白供笾豆,亲见虞廷览德辉。
醉卓寒筇傍水行,渔翁不会独吟情。龟能顾印谁相重,
鹤偶乘轩自可轻。簪组百年终长物,文章千古亦虚名。
是非得丧皆闲事,休向南柯与梦争。

明月中天秋气清,令严刁斗最分明。前山夜半雕翎响,知是官军射虎行。

上下风云不可从,始知今日有人龙。经馀橐籥今修秘,归到关门紫气重。

已藉仙宫群野鹤,独愁圣主梦非熊。何当脱却浮名繫,五岳峰头伴赤松。

七十引年遵礼经,君家何事最为荣。
清朝叔侄同辞禄,归去田无尽列卿。
远近溪山资胜尝,往还舟楫称闲行。
谁知东路贤哉叹,二阮方能继此声。

天漏畴能起女娲,一春佳兴雨中赊。愁来故饮难醒酒,老去偏怜欲落花。

柱史岩无青鸟至,侍郎山有白云遮。文园尚觅长生药,海上仙人枣似瓜。

一雨送微凉,千山静如沐。萧萧松桧秋,露气多芬馥。

窈窕入前林,天籁应虚谷。僧梵落松涛,磬声出疏竹。

陵寝压山椒,郊坛绕其麓。郁葱佳气浮,苍翠团黄屋。

白鸟江上来,黑鹰下乔木。日暮返重城,兹焉想薖轴。

村落家家有酒沽,黄童白叟醉相扶。
恨无韩滉丹青手,更作丰年几幅图。

灵山话,曹溪指,放过初生斫额底。未问龙眠老古锥,昨夜三更转向西。

薰风吹莲塘,灼灼万朵芳。
中有并蒂出,翠幄眠鸳鸯。
二桥鬌云鬟,新浴香汗凉。
老夫奚致哉,乃郡丰年祥。
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
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