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十月滇南栖煖屋。明窗巧钉迎东旭。速鲁麻香春瓮熟。
歌一曲。酥花乳线浮杯绿。
蜀锦吴绫熏夜馥。洞房窈窕悬灯宿。扫雪烹茶人似玉。
风动竹。霜天晓角肌生粟。
书生磨盾鼻,一檄似雷惊。讨贼呼臣子,倾家起甲兵。
时危宁爱死,力尽遂捐生。一片寒江水,怀沙但自明。
长日无风亦自清,疏篁况复满秋声。几回睡醒窗前月,疑是瑶阶佩玉鸣。
画眉残墨。写出潇湘秋影碧。一种愁根。才到人间便断魂。
秦嘉帷帐。明镜宝钗成梦想。香草缠绵。合借哀蝉语楚弦。
升曦上南山,千峰云碧明。晨风激寒水,琴瑟环佩声。
蚕老桑柘空,麦熟黄鹂鸣。浩然田野兴,遂尔忘都城。
昔人幸舌存,吾舌固仍在。不如颜常山,割之以为快。
舌去英名成,舌在形骸坏。崛强不措词,焉用此一块。
亲知来相见,无言谨再拜。能不激中怀,日夕增感慨。
忽念迈古稀,身事同沆瀣。百窍都无虞,四肢咸足赖。
形神一朝尽,事定棺即盖。谁知有舌无,默默以相待。
空谷多芳草,灵根得天早。幽幽深山中,风露自早晓。
待之美人采,以供骚人藻。谁知时俗人,携向群花道。
馨香不足贵,桃李春情好。艳色媚繁华,啼声多时鸟。
东风送晴暖,閒关音逾巧。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