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 其四

莫折杨柳枝,婆娑动郎意。自有珊瑚鞭,出入擐郎臂。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庭有清阴,门无杂树,未秋凉气先郁。小隐牵萝,那用溪回岩折。

卷剩箨、烟外斜阳,照牵藓、雨馀明月。幽绝。称调琴雀听,谈棋麈拂。

一桁疏棂低揭。泻玉簟晴漪,茶梦都悦。白鹿欹湖,敢道风流消歇。

待晚春、猫笋肥时,谁共扫、诗龛供佛。高洁。把云腴碎嚼,尘襟湔祓。

前年驻跸峰,去年文殊寺。到处名且过,由来无定止。

渴不过一瓢,饥不过箪食。为生已有馀,乐哉颜氏子。

春色浓於酒,何须醉玉觞。
柳疏莺占影,花杂蝶分香。
往事随流水,间愁付夕阳。
吟边自歌舞,犹学少年狂。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

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古刻尚存邢女记,好诗今与谢公吟。

风行淀水摇深碧,雨过松花落细金。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

绣衣持斧按蛮荆,三见门弧喜气盈。
孟子能令棠粟发,不疑更使汉刑平。
好将两手摩铜狄,长对三秋正玉衡。
闻道中宵思贾傅,江湖未可老鱣鲸。
横波清翦西湖水。黛拂吴山翠。藕丝衫子水沈香。坐久冰肌玉骨、起微凉。
金徽泛柳听佳句。叠叠胎仙舞。曲终松下小盘桓。风露泠泠、直欲便骖鸾。

坐食今添几支遁,煮盐那得百弘羊。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
掉下从前旧草鞋。衲被蒙头面壁坐,
提起不直一落索。放下大地无处著,
从来被他碍手脚。为君索火当街烧,
布袋依前是弥勒。

庭悄悄,月沉沉。唧唧寒蛩断续吟。独有孤鸿听不得,欲眠犹自理瑶琴。

莲宫高耸月峰坳,自与红尘绝世交。
万顷田畴天外种,数声钟磬日边敲。
地寒春尽花方绽,寺僻僧闲疏不抄。
禅月满堂诗句在,恨无砖玉可相抛。

砑光小帽,舞山香一阕、落花如雨。顾曲当年银蜡下,犹记红毹金缕。

东阁西园,芳尊谁老,细细罗窗语。六朝风景,小楼留得烟树。

门前那管惊涛,青衫白袷,把酒歌春暮。万卷缥缃翻未足,明日抱琴归去。

旧好新知,纫兰题叶,何事愁风絮。杜鹃声里,断肠芳草南浦。

吴生阳羡溪头住,岁晏扁舟载雪归。江上坐看双桨去,天边目送一鸿飞。

岂无稚子烧桐叶,知有幽人候水扉。后夜相思心欲折,短箫吹月坐苔矶。

萝居空未久,谁能继其踪。
寥寥岩畔月,千古属和公。
初闻鸡犬异人间,渐入青霞细可怜。
蹊上红泉无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
每逢水尽奇峰出,若为天回曲道前。
一鉴澄潭思千古,谁当先扫石炉烟。
前身道林后曹覊,笔下马生非可画。
心赏神骏今绘神,戏弄丹青疑造化。
风鬃雾鬣何足云,电行山立更逼真。
脱遗皮行见骥德,妙处了非由写形。
兔园喜事佳公子,王济风流略相似。
画中一见犹好之,不但千金致燕市。
明窗展拭须韵语,杜陵无人欲谁付。
邓公驄马二三群,梦想风标觊神遇。
此诗此画今不逢,见画与诗元自同。
谁知一洗凡马句,今在生绡半幅中。

依然东野先生也,门径萧条如寄。谁家梁肉,到处笙歌,岂识广文风味。

数朵黄花,点缀西风篱落。归去来兮,还未怪、归来却剩,秋光无几。

娓娓。剪烛窗前夜话,公瑾醇醪相对。此夕衔杯,昨朝倾盖,北地南天千里。

我自渔舟醉舞,如君高致,休赋不才长弃。只襄阳耆老,暂栖衡泌。

富贵从来自有,人生最羡长年。骎骎八秩未华颠。更喜此身强健。
金印新来如斗,丝纶御墨犹鲜。枣如瓜大藕如船。莫惜尊前满劝。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