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夫墓

元蝉洁而饿,蜣螂秽而饱。苟念嘑蹴羞,犹谓饿死小。

何况劫火人间烧,故宫离黍愁萧条。何地可挂箕山瓢,何路可吹吴门箫。

侏儒侏儒亦孔丑,尔曹饱死竟何有。夷齐结队下山中,巢许争先迎马首。

眼前突兀惟有孙登之高台,嵇康死后无人来。芒鞋竹杖偶此过,划然长啸山为开。

千仞山,三尺土,饿夫之骨香千古。谁其题者孙徵君,至今字字龙蛇舞。

我欲拜其墓,惜无介山田。我欲吊其魂,惜无雍门弦。

但觉饿夫赫然在,生气凛凛干云天。呜呼,先生竟以一饿传。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宝殿依山嶮,临虚势若吞。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
远景窗中岫,孤烟竹里村。凭高聊一望,乡思隔吴门。
斋宿虚閒只净明,俗氛暂洗觉身轻。
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
对语老禅云法器,译经新谛出僧檠。
归翻贝叶莲花颂,犹带招提月影清。
开筵别有邻居兴,卜夜应怜惜禁漏长。
旧友不期争命驾,新姬凭宠剩传觞。
香烟结雾笼金鸭,烛焰成花照杏梁。
京邑衣冠多胜赏,鲈鱼争敢道思乡。

太平圣主就如云,广霈殊恩及此身。声类春雷潜起蛰,光同秋月溥临人。

网罗遗逸考求助,旌表门闾奖事亲。猥辱锦章慰岑寂,借冠终不许乡邻。

晨兴事朝谒,星汉已阑干。云薄露犹湿,风高天正寒。

尘衣先改素,蓬鬓强弹冠。兴在江湖永,空歌行路难。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
寻幽直去景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默岂交摩诘,谈何事阿戎。时行百物生,不息唯天工。

惟禅与文字,春在万花间。北斗瞻公峻,西方容我閒。

新诗投锡杖,清韵布香山。何日虎溪上,重逢破笑颜。

一帘红日晓光浮,帘外东风响玉钩。半掩画屏人未起,似闻鹦鹉唤梳头。

花谱从头仔细评,此花偏是出尘清。真香不藉风传递,老干何忧雪压平。

迹似化工分冀藉,影依窗纸定阴晴。乾坤消息枝枝上,欲起伊川细讲明。

忆别慈颜后,年华逝水流。萱堂犹一日,松墓竟千秋。

诲育恩无尽,生成德靡酬。白云空入望,清泪湿衣裘。

昔共入门笑。
今成送别悲。
君还旧聚处。
为我一嚬眉。
于今还促膝。
自此客江湄。
愿子俱停驾。
看我独解维。
镂玉裁冰字字奇,少年亲结九重知。
君臣际遇荣千载,父子推敲冠一时。
罍进楚兰黄奏雅,瓶分陶菊夜联诗。
五云楼近开黄道,金紫连班进赤墀。

雁字远天横。万树烟平。吹来急雨逗离情。听到吹凉眠又起,挨尽残更。

空响四山声。知是风生。小窗孤枕薄寒清。梦醒哪奈愁况味,影瘦灯明。

五色琉璃白画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春蚕昨夜眠方起,闲了罗机。共采柔枝。桑柘阴阴三月时。
背人佯笑移金钏,惆怅花期。故故留迟。独自归来雨满衣。

高声拨火招司徒,火焰炎天蓦面驱。祇向此间能稳坐,任教门外雪盈衢。

巑岏古戍倚层丘,冰雪长凝万古愁。天接燕台劳北望,水趋辽海羡西流。

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

偶得读书暇,来寻野衲家。涧鸣凤乍起,山暝日初斜。

到树惊啼鸟,推窗见落霞。同游郑高士,坐石共分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