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五

大道本一致,无问寂与喧。每有希夷时,不见耳目偏。

逝水喜东流,浮云忘故山。美人隔秋风,涉江耻空还。

旦莫或遇之,庄周有遗言。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猜你喜欢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身逐陵官齐再拜,
手持木铎叩三声。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併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翠微曾与客同游,陟险搜奇兴未休。八载重来惊老大,千年高咏想风流。

云迷复岭深藏洞,水落寒江远见洲。安得符离张太守,画图再与泻清愁。

返照中岩渡,峨眉分外清。一弯新吐月,共我两忘形。

露下沙逾白,宵寒酒易醒。荻花风索索,拥被不堪听。

昨夜星光照湿泥,五更依旧雨凄凄。懊恼人心难测度,说道东方却在西。

奉呈小词二阕三冬设粥来宫观,善事光临。休起愁心。悟取慈悲行最深。足人钦。休生倦怠常宁耐,胜*檀沉。妙处闲寻。水火相生玉里金。
三髻山侗化卧单。诸公休要做艰难。三条乾布有馀宽。每幅度量须六尺,通为二九乾长安。不愁炎暑与严寒。
太白峰回指大峨,遥看锦水带金波。
宜男草绿沉犀浦,织女星寒抱珥河。
老去玄经知尚少,归来易卜买应多。
春风旧著荷衣在,但乞山间薜荔阿。

浮生偷得片时閒,古寺寻僧借景看。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捲水涧声寒。

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

醉唤吴姬舞蹋筵,风阑花阵亦回旋。愁生细雨寒烟外,诗在青蘋白鸟边。

昔贤所游地,道路行逶迤。中分山腰半,倒插石脚危。

公生元祐时,名与日月垂。至今草木间,英气光离离。

我行得遗迹,酾酒兴遐思。天风豁然至,吹落琼琚辞。

不惜古人远,但嗟我生迟。安得五云表,一假黄鹤骑。

草草招提强据鞍,周师乘胜莫回看。
背城肯战知虚实,争奈人前忍笑难。

又近菊花时。抱叶蝉嘶。秋声秋色两相宜。绘出区区齐女怨,来伴东篱。

音远最高枝。不借凉飔。清风彭泽可能追。若有人号呼欲出,无限秋思。

城南讲太极,寒泉参近思。
古人学道志,千里焉得辞。
{上山下欹}嵚入闽录,泱漭游湘诗。
共惟紫阳翁,跬步怀亲慈。
亲在望云想,亲去庐墓悲。
往迹尚历历,流风讵应衰。
紫阳有学子,绰绰醇儒姿。
手攜图象编,来扣文公祠。
为我再月留,着意窥精微。
理象本一原,体用非殊岐。
精爽谅有迪,涣然契深期。
末流学易偏,此语慎勿疑。
今晨出别语,怆然叙心知。
家君授余学,感子为发挥。
母茔有双湖,筑室吾将依。
愿子识一语,晨昏奉无违。
闻君陈大义,临分重含悽。
顾惟双湖象,在易已具垂。
八卦各具体,惟水独两之。
两间水为月,圣贤常取斯。
坎水与兑泽,行止固有时。
说从止处得,险与行相随。
居原丽泽占,讲习相涵滋。
行观游水至,德行宜常持。
易道静自悟,动焉谨知几。
乾坤胞与同,干蛊子职宜。
悠悠大化运,勉勉前修追。
愧予望道邈,愿君锐前驰。
浩歌祝融章,远送之武夷。
更浥寒泉润,注彼双湖涯。

即心即拂,千山万水。非心非佛,草窠里辊。向上心路千圣,不传热椀鸣声。

三边若得浑无事,四海何愁不太平。

此日山河色,垆头不可凭。壑舟潜并徙,郡阁傍谁登。

世路深惊骨,交情倍拊膺。重过金筑路,千嶂暮云凝。

春水倚天长,春云入径香。
梨花衔燕子,荇蒂戏鸳鸯。
白苎朝初试,清言世易忘。
冠缨如可濯,一笑过沧浪。

衔枚度碛夜生寒,铁甲霜明北斗阑。边马远驰天未晓,提刀直欲靖楼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