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叶为蓑蓑在身,风吹不去长随人。蓑为亭子风不许,捲入空冥要吹汝。
天生葵叶作君蓑,汝不被蓑蓑自去。蓑归来兮休乱飞,吾将以尔为毛羽。
白茸茸兮似鹭鸶,伏芦花兮无人知。以笠为亭无不可,吾生无分居茆茨。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老去春归最惘然,龙华花事误今年。春光祇在残红里,搔首何须更问天。
河中风物出乎伦,闲命金兰玉斝巡。半笑梨花琼脸嫩,轻颦杨柳翠眉新。
衔泥紫燕先迎客,偷蕊黄蜂远趁人。日日西园寻胜概,莫教辜负客城春。
前日相逢一尊酒,即欲写向君家亭。别来十日不会面,胸次硉兀愁难醒。
忆我曾为帝城客,客里论交话畴昔。玉楼弦管天下春,醉舞杨花日西夕。
此时聚首情皆真,云萍转盼难重陈。高官坐揖小官拜,九州四海知何人。
长安少年更翾薄,一饷飞蚊聚欢乐。残杯冷炙心已悲,此士平生惯藜藿。
君不闻汉时豪杰称东方,列卿太史尚书郎。就中亦有贫贱者,威动星宿回清光。
为君痛饮亭边月,怀古伤今重离别。丈夫有志江海深,匣中雄剑知君心。
缑氏有仟令,家世出子乔。诗名鲍谢伍,政续邱何高。
山水耽奇癖,金石敦素交。嵩岳两室峙,伊阙百仞标。
北顾探王屋,西行穷二崤。昔贤登览地,往往回鞭梢。
龙门况不远,紫翠如相招。嗜古黄叔度,千里来游翱。
廿载车笠旧,合并倏今朝。折简迓儒衡,联骑崇山椒。
秋高石骨露,叶脱风刁刁。深洞穿地肺,孤亭耸岩腰。
奇绝丈八像,镌凿齐隋朝。字体杂隶楷,笔踪辨分豪。
欧赵所未录,一一归毡包。石丈傥解语,邂逅庆所遭。
兹图洵可传,泼墨装生绡。邮筒忽远寄,快若背痒搔。
安得生六翮,相随陟岧峣。
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名山不作马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
老松阅马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
山回晚宿一川花,剪金裁碧明烟沙。寒乡绝艳自开落,欲慰寂寞无流霞。
明日行营猎山麓,古树寒泉更深绿。强临水玉照鬓毛,只恐山灵怪吾俗。
陂潮不尽水如天,清波白鸥自在眠。平时朝市手遮日,思把一竿呼钓船。
驿骑回时山更好,过雨秋容净如扫。山英知我宦游心,为出清光慰枯槁。
可怜岁月易侵寻,惭愧山川知我心。一行作吏岂得巳,归意久在西山岑。
他年俗累粗能毕,云水一区供老佚。举杯西北酹山川,为道此言吾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