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郎堕马长安归,身病在床思奋飞。我时病堕忽两月,几度为渠惊倒衣。
邵郎近堕桥头宅,右足独拳愁蹑屐。三人堕马渠最伤,毕竟堕同谁失得。
西涯书屋东曹庭,诗筒络绎东西行。本缘诗堕不为酒,玉山自倒非金罂。
冯郎谈虎色独变,开口不问重与轻。吾宗白洲不堕马,亦作堕语真多情。
喧争浪谑两当坐,颇觉风流非罪过。向来曲直未分明,旁引诸家为證佐。
讼当坐人不坐马,胜负在诗宁在堕。冯郎欲作旁观人,负汝何悲胜何贺。
白洲老吏直不阿,手持三尺无坡陀。欲令虞芮成礼让,不遣秦越相讥诃。
不然健讼化勍敌,祇恐吴侬围楚歌。南山一判不可改,昨夜东坛闻止戈。
诗家纷纷各门户,尔我不须分跬步。世门夷险自有途,騄駬驽骀竟谁顾。
古来相马独孙阳,有子分明不如父。白洲乃欲卖我马,却付东邻酒家簿。
人虽千虑有一失,我马虽驽亦应误。君看三马二马良,冯马最良先我仆。
白洲有马誇健彊,纵免堕伤为盗助。诗成我亦判渠归,良马勿与驽争路。
佳辰美景亦有数,莫遣閒情嬲襟度。急呼邵李招冯郎,下马共醉西涯暮。
知名十小天,林屋当第九。题之为左神,理之以天后。
魁堆辟邪辈,左右专备守。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唯君好奇士,复啸忘情友。致伞在风林,低冠入云窦。
中深剧苔井,傍坎才药臼。石角忽支颐,藤根时束肘。
初为大幽怖,渐见微明诱。屹若造灵封,森如达仙薮。
尝闻白芝秀,状与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
何人能挹嚼,饵以代浆糗。却笑探五符,徒劳步双斗。
真君不可见,焚盥空迟久。眷恋玉碣文,行行但回首。
与君试弹三两弦,中有流水仍高山。与君试听山与水,恍若泠泠合宫徵。
试问此声当属谁,道人指爪如金锥。划然一鸣天地白,初月何情为谁色。
丹青谱出无声琴,却借青眼成知音。声空色空人已矣,彼图我歌皆幻耳。
皓月当庭照彩灯。华筵春透酒如渑。昔年把酒记吾曾。
今日杨园宾客聚,寿星相应德星明。六千里外独思兄。
吴生大士十六像,岁久尘昏蛛网丝。真物从来有真赏,息轩为作證明师。
松陵我亦屡曾经,几欲张帆过洞庭。愿借此诗传善本,教儿诵读醉时听。
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閒殿阁虚。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空翠湿衣横楖栗,绀泉澄钵涌芙蕖。
鹫峰梦绕云中寺,鹿苑身栖物外居。清梵夜回松月冷,孤禅昼起柏烟疏。
曙钟寒韵侵虚籁,午供春香入野芜。道念有时怜老病,尘缘无计问真如。
远公若许来同社,陶令何妨去结庐。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
将军伟然淮海豪,身长九尺腰带刀。读书万卷不得意,要扶鳌极抟鹏霄。
天生奇材必有用,持戟殿前色飞动。名标宿卫莅亲军,出试戎韬历蛮洞。
乃者红苗暗九溪,苗氛涨毒溪东西。夹岸旌旗天杳杳,万山鼓角声凄凄。
将军手提三尺铁,夜半横行入虎穴。飞落空中霹雳声,白是刀光赤是血。
五寨榛芜路已通,南山负嵎尚潜踪。尔时总制张经略,驰檄将军趋首功。
将军突出间道口,矢石在前追在后。裹疮转战九死余,缒险梯空身不有。
捷书申报大府来,枷杻赤立啼尘埃。力劝受降止尽杀,岂知骸骨半成灰。
横坡老稚将不免,苦赖将军丐残喘。好生恶杀上帝心,忽以民命同鸡犬。
至今九溪千万家,将军功德流无涯。试看当时宝刀在,英灵出匣生风沙。
不见于公驷马吕虔佩,早卜他年子孙贵。公侯将相非偶然,义结仁深动天地。
此刀杀人复活人,蛟龙气涵江海春。寄语人间报恩子,忽弃蝼蚁争麒麟。
有酒不饮史不读,二十男儿长刺促。雌剑化去雄剑愁,箜篌一声神妪哭。
黄者地,青者天,火云烧日桃花然。鸦啼碧烟作人语,梧宫秋苑三千年。
旋风吹釭杀蛾茧,吴刀绞肠雪丝软。雕陵不少秃尾鹊,洛下空题黄耳犬。
去年有家归不得,打门索逋作士色。今年欲归归无家,翠烛冷照棠梨花。
值杖层波挂酒瓶,春风良会屐初停。楼高百尺虚窗白,浪涌千重列岫青。
闲就客吟泉上石,话同僧过竹边亭。醉于马上乘船过,松外春涛万古醒。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