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两朝尊辅拂,一德赞规恢。简劾人所畏,囊封天可回。
指挥兵事密,谈笑塞氛开。尺五魁三象,俄惊山岳颓。
骏驭遥巡断赭鞭,孤臣频岁纪星躔。晓筹冷落鸡人唱,寒管惊回龙子眠。
旧放梅花知汉腊,新添蓂叶是尧年。义熙何用陶潜载,日月中天正朗悬。
象麓草堂,何处在、白芒洲曲。有负郭东泉,当年书屋。
碧岭千层盘翠黛,清溪一带流寒玉。对萋萋、芳草一川平,烟中绿。
南山下,东篱菊。北窗外,西潭竹。静隔断红尘,那知荣辱。
少日尽多林壑趣,中年游遍天涯足。到于今、把世态人情,看教熟。
翩翩双黄鹄,凌风各将去。哀鸣岐路侧,一步一回顾。
何异同心子,失散在中路。别君倏五载,我发忽巳素。
今逢不须臾,趋驾一何遽。临分但踟蹰,道语不及故。
山川何悠悠,白日奄欲暮。努力爱玉体,慰我长思慕。
莺啼柳外,燕到帘间,雨歇晚凉堪惜。永日迢迢,惟见石榴红折。
闲思个人千里,马蹄何处尘陌。新箨解,向数竿青玉,金钗愁画。
塘上荷钱泼露,还似我、相思泪珠常滴。怕点红妆,只写远山双碧。
怎生纱橱象簟,清光借、素秋消息。有如雪挂长空,此夜浩魄。
八月露华白,早禾渐可登。晚稻亦欲秀,寒暖贵相应。
气热浆易涸,过冷浆难凝。不凝实乃细,涸则秕相仍。
两者禾之病,其耗匪斗升。更虑暴风雨,阻势恣凭陵。
花开不得缩,谷脱如骞崩。安得日和煦,颖栗垂青塍。
风雨符五十,万宝效其能。坐候腰镰出,负任如勿胜。
比屋黄庐满,劳苦安足矜。农富恒有余,农贫恒不足。
七八月之间,青黄不相续。屈指望秋分,新禾未尽熟。
捋摔向清晨,妇子趁日暴。气湿安即坚,微火逼其族。
舂之及簸之,为饭仅得粥。所以忍食者,聊以救枵腹。
吁嗟光宗好,粒粒满车簏。非时急取之,十不存五六。
穷黎无奈何,食之恨不速。自怜一年劳,且免儿女哭。
人言田家乐,我言田家苦。苦乐本无定,材力有良窳。
赢者得其三,绌者失其五。此外正平等,仅足持门户。
嗟彼贫穷者,日日食如伛。操券领工本,一釜归一庾。
经年犬马劳,不足偿田主。肉去创益痛,此苦不胜数。
借债种荒田,老死安能补。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