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世人重结交,纷纭骋路衢。贵者日以近,贱者日以疏。
嗟哉漂母心,乃与世人殊。壮士困风尘,谁为识雄图。
况乃饥寒色,一饭立相呼。一饭何足言,感此心区区。
千金以相赠,华名照四隅。何世无英雄,按剑疑投珠。
瞻彼垂纶者,泪下连衣裾。
罗郎通家良子弟,长在豪门偏意气。衣纫藕丝绩缕轻,扇写蝇头字形细。
才华磊落识时宜,早有芳名闾里知。不学寒酸腐儒辈,肯随浮薄市廛儿。
仗义疏财迈流俗,终年只把遗编读。问学渊源推豫章,一脉书香要令续。
昨日惊闻忽捧珠,天上麒麟骨格殊。美锦斓斑裁襁褓,高闳窈窕挂桑弧。
桑弧由来表奇瑞,清尊绮席犀钱会。何人还解听啼声,先卜异时儿富贵。
海上琼楼碧透纱,当炉扫叶细烹茶。秦陶不数荆王被,党妓无论太尉家。
最喜冲寒无俗客,更欣索笑有梅花。山人自是山阴侣,访戴乘流兴未涯。
树转晴光,逗纤云、又著丝丝残雨。芳辰细数,误了听莺佳绪。
文园病起,渐消瘦、柳嫣花妩。幽径里、风约帘波,剩得篆烟浓聚。
纹纱网虫牵处。怪兜红挂绿,都成情缕。闲熏麝鼎,润缓旧时琴谱。
梅阴倦枕,怕香梦、暗招春妒。空自倚,邀月东阑,笑和燕语。
蓂荚无端换叶新,闺心客况不同春。知君未是封侯骨,费尽黄金莫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