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一出芦沟迹渐遥,当年从此上云霄。重来恰是回头路,欲去还同拗项桥。
敢以身微忘恋阙,或凭政最更登朝。露寒鳷鹊曾游地,回首巢痕故未消。
绳河一雁,带微云澹月,吹堕秋影。风约疏钟,似唤我、同醉寺桥烟景。
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
乘兴欲叩禅关,残萤几点,风寒星不定。清夜湖山,肯付与、词客闲来消领?
跨鹤天高,盟鸥缘浅,心事塘蒲冷。朔风狂啸,满林宿鸟都醒。
三苗蠢不恭,咨禹以众行。有扈弃三正,于甘召六卿。
吊民顺天讨,用律惟师贞。南蛮外声教,负固久不庭。
罗旁十万山,丛箐豺虎狞。要荒杂猺种,疮痏延膏肓。
除凶敌所忾,整旅战有名。我皇赫斯怒,诏督百粤兵。
煌煌大开府,肃命扬威灵。诸将授斧钺,三军搴旆旌。
戈船会牂牁,甲楯下湘蒸。沉阴屯杀气,劲飙振军声。
窟穴数百年,我师一鼓平。渠魁先就擒,露布驰天京。
告庙宣捷音,听恺欢皇情。疆宇奏荡复,婴累授农耕。
罗定与灵丘,郡县开榛荆。筑观示百世,铭钟武功成。
谷蠡夙受羁,瓯骆何足撄。明雅继江汉,臣请歌南征。
度柳风尖,拚风雨猛,流年容易春深。乍卷帘衣,后堂芳树愔愔。
天涯处处生芳草,甚东风、偏长红心。懒追寻。香冷金炉,徽冷瑶琴。
春来无限悲秋感,恰今宵酒醒,月上花阴。凤纸收将,相思枉托青禽。
秋眸早割柔肠断,况香桃、瘦骨而今。最难禁。绣户萧萧,虚幌沈沈。
丝竹声满堂,木偶不解欢。锦绣衣满身,木偶不解寒。
宝殿连云起,金碧高屼巉。日暮赛神会,井邑何喧阗。
前驱盛珍丽,游人夹道观。摐金伐大鼓,络绎出庙门。
霓旌何摇曳,芝盖如飘云。对对鹊尾炉,兽炭香氤氲。
四角垂璎珞,珍珠一一穿。团圞雀羽扇,婀娜风子幡。
鼓吹相追随,清音激云端。市中簇仗齐,寂静无敢喧。
黄纸斜封敕,马上七宝鞍。稳畀沉香舆,庙貌何魏然。
日近继以烛,华灯尚蝉联。翡翠琉璃盏,落索垂青莲。
但夸嚣物丽,遑计财帛艰。入庙更排班,庙令自言尊。
何以犒执事,请彻堂上筵。何以肥囊橐,请捐里巷钱。
牲牷何腯肥,庙令恣饱餐。上述岂有知,感此为长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