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壁水桥通别是天,瀛洲东望亦登仙。馆中群士有同辈,天下此官无剩员。
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班行旧会今稀少,莫怪相过意惘然。
宁少公荣莫少车,良辰僧坐笑砖磨。诗翁不至惟诗至,好句虽多恨亦多。
赤乌二载发奇空,古洞深沈道路危。翠窦下攒山瀑落,紫岩中廓石膏垂。
铁船通海时难遇,金鼎调元事可期。祇恐使君同变化,白螺来往少人知。
城边河水接滹沱,日送离人双桨过。尔到燕台回首望,交情方觉别时多。
要从出处见真吾,澄澈冰心贮玉壶。朋友多情谁管鲍,师生无负即欧苏。
观书镫下眼如月,待尔花时酒满觚。莫叹儒冠误秋鬓,他年勉力共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