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上片概括强虏民夫拉纤的实况,下片抒写丁男病妇忍痛离别的情景,凄怆感人。全词一气贯注,笔力浑厚,开头“战舰排江口”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笼罩了全篇,这里所使用的是分镜头写法:一面写千万艘战舰排列在滔滔的江边渡口,另一面写远在天边的统治者正在派遣亲王出征的非凡场面。“真王拜印”是借用《史记》中韩信的典故。统治阶级对拜官授印,率兵出征当然是非常隆重的,但这种征服战争将给人民带来什么后果,词篇由此生发,逐层铺叙。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把笔锋紧扣主题,直写强拉船夫,“征发”二句,写朝廷命令各地郡县火速征集十万民夫,一场奴役人民的灾难,犹如急风骤雨洒向苦难的人间,弄得广大乡村鸡犬不宁,这里的“骚然鸡狗”前面还有“闾左”一词,可谓笔力重而用意深。在秦代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此处暗用了陈胜农民起义的故事。词中“叹闾左”三字,既点出了受压迫、被奴役的都是贫苦人民,又暗示出当时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里正”句以下,紧接着写面目狰狞的地方官吏呵叱着逼迫大批劳苦农民拉纤,并把他们当作囚犯那样锁在空谷仓里。作者曾目睹官吏催逼租税的凶狠情景,在那种高压统治的环境下,被捉民夫连摇手也不敢,这不是夸张,而是悲惨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片“稻花”一句,承上接下而转入另一种境界,点明了时令季节:深秋霜天,田间稻花飘香。从上面强拉民夫的紧张、悲痛的气氛中,突然出现一幅乡村秋熟的自然景象,似乎用了闲笔,其实作者巧妙的笔法在于;意在言外。词人通过稻花霜天的物景透露出这样的意念,恰巧在这繁忙的秋收季节将来临的时刻,统治者不顾农事,强拉民夫这样不仅笔调清新而意脉不断,而且包含了作者对征服战争的愤慨和遭难者的同情。接着“有丁男”二句,既与上片相照应,又展现了丁男病妇在岔路旁草丛间诀别的凄惨情景“此去”三句承上铺叙“土牛”任意鞭打春牛,它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活人的背却经不住皮鞭的抽打。凄惨的声音,如泣如诉,这是对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罪恶的血泪控诉,“好倚后园”四句,写丁男无力反抗,呼救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含着眼泪叮嘱病弱的妻子。词以“神佑我,归田亩”作结,使人感到更加真切、沉痛。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直叙其事的白描手法,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幅封建统治阶级到处掳掠民夫、奴役人民的悲惨生活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因而诗篇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从这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风格沉雄的词中,可以窥见陈维崧反映现实的词篇中所放射出独有的艺术光彩。
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
江明野色来,风淡汲鳞起。苍翠观远峰,泬寥度清沚。
沙禽泛悠飏,岸竹摇萝靡。溯湍怀谢公,临濑思严子。
紫萸空俗佩,黄菊漫妖蕊。落帽非我远,虚垒非我耻。
扣舷月娟娟,濯足石齿齿。澄心以逍遥,坻流任行止。
梅萼争红,向亚相生朝,开边春丛。冻含香雪,晴弄和风,绿毛凤子相从。
正衮衣清暇,罢节钺、洗沐佗宫。恐京朝,愿朝廷更假,三载居东。
公如古公天寿,得白兔双丸,绿髓青瞳。好德康宁,年过耆艾,未来耇造无穷。
作万民师保,将雅颂、尽变鸾中。更歌风,俾圣人膏馥,沾丐童蒙。
太华有佳气,乃在龙门山。千载启石室,一若通武关。
盘冈与绣岭,隐者藏其间。况复踵灵异,于此产马班。
当今居史宬,畴职笔与删。翳众多匠手,而予犹汗颜。
维彼粲门子,高踞兰台端。慷慨忽弃置,踯躅谁跻攀。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难。有论责韩愈,无书报任安。
新秋坐林薄,仰看飞云还。窗通紫微远,户傍太乙寒。
日月过櫩隙,晨夕躬庭餐。视此三寸扰,何如一日闲。
予有湖上业,滟潋通周官。思以割一曲,未敢徼圣欢。
横门出祖道,藉藉皆来观。缅彼前史贤,相顾增长叹。
秋至吟腰瘦几分,野情萧散意欣欣。幽怀自爱求三友,高咏何妨对五君。
尊酒醉眠松下爱,山人不寄岭头云。枕流净洗巢由耳,世事年来了不闻。
清如增江水,白如白石山。羡尔清白人,栖迟山水门。
至清不可淆,至白不可淫。传子复传孙,一心如一辙。
山同今古色,水同今古流。载阅清白卷,山水两悠悠。
胜地阴阳会,灵源造化功。招提疑佛力,开辟谢愚公。
世界三千外,云霞咫尺中。江流瞰衣带,村落隐蒿蓬。
百折缘孤磴,千章护法宫。雪花飞瀑布,笙响奏松风。
磬度诸天静,灯传上刹红。玉环留变化,金锁没玲珑。
净室虚窗白,禅房曲径通。磨崖寻古碣,卓锡跨飞虹。
极岸喧归棹,危檐对晚鸿。诸形皆有漏,浩劫杳无穷。
寂寞三乘远,皈依四谛同。道心得寥廓,佳兴到鸿濛。
岂有无生诀,苍茫叩碧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