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滁而特立;下则幽谷,窈滁而深藏;中有清泉,滃滁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滁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才买蒲帆指秣陵,青山此日兴堪乘。饥来自笑空仓雀,归去真如脱鞲鹰。
荻岸风多摇鹭影,江潮夜落见渔灯。芜城八月枚生笔,欲起观涛病未能。
帝乡甥馆已难寻,原隰畇畇直到今。童律无功宜有罚,防风后至亦何心。
荒墟庙貌成萧瑟,泽国山图想播琴。嗣服钧台带遥甸,史臣犹侈说辛壬。
爵名五大夫,其数不必五。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仙舟今去吴江东,吴江之水何溶溶。美人远隔芙蓉浦,伐木歌残春思慵。
秋台夜静月如水,纸帐梅花情万里。梦魂幻作蝴蝶飞,飞过瀛洲疾如驶。
瀛洲深处风景饶,美人相见还相招。开樽共话十年事,客窗风雨声潇潇。
好怀未罄忽惊觉,景阳钟动邻鸡叫。揽衣推枕起徬徨,满地花阴残月照。
湘中山水天下奇,秀色天造非人为。兹山灵异尤杰出,一松一石皆清姿。
素虬翻空激巨浪,到此停蓄倚危嶂。平生寤想穷三山,咫尺丹梯更神王。
洄潭落照风萧萧,急督舟子停轻桡。萦纡石磴路九折,行人渐逐盘鸦高。
花木丛深蔚幽僻,钟摇上方暝烟碧。童子开门吠仙犬,老僧扶杖款来客。
殿高铁凤摩霄迥,栴檀香散疏寮静。惜无轩槛临江开,难乘日车观倒景。
山云舒卷随轻风,予亦去来无定踪。明朝遥望更奇绝,江上一朵青芙蓉。
瓮城至冶城,山影碧崚嶒。泮水春才动,雩坛价已增。
乌台争荐鹗,鹍海看飞鹏。问讯云松客,清溪隐钓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