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罗浮有游客,始自陆大夫。迩来二千年,游者繁有徒。
纷纷啖名客,摩勒伤山肤。罗浮古仙人,多半仙之儒。
流传但仙诗,不见留仙书。鲁公昔兵解,棋局山中娱。
不闻古钗脚,重见神仙都。服食求神仙,往者有髯苏。
曾书丹灶字,变易今非初。朝斗坛已荒,洗药池亦芜。
我书本意造,下笔犹踟蹰。青城不敢唾,浪墨宁非污!
尔徒思铭功,盍勒狼居胥。一笑且长吟,仙酒倾百壶。
山灵惊知己,此客千古无。
今日是何日,六日中元过未久。人言此际每生贤,莱公在前公在后。
不知麒麟天上有种无,抱送千年还姓徐。天生贤俊固有意,风骨自与凡人殊。
宛如明月出海底,侧射万顷澄波湖。木天瀛海人莫到,十年读尽中秘书。
朝承密旨暮赐宴,一时恩宠谁能如。经筵手持五色线,要补山龙华虫黼黻之华裾。
今日刍荛有语烦听取,愿公一日登台辅。汉丙魏,唐房杜,宋司马欧韩范富。
愿公事业与此数公者争先驱,然后归作睢阳五老图。
六籍灰寒久,名山依旧藏。漆痕微有字,芸草欲无香。
后死嗟犹及,斯文岂遽亡。世方珍贝叶,掩卷一凄凉。
吾宗多昆弟,而独优众长。贻安先堂构,腹笥娴辞章。
达理托曹植,卖文仿中郎。不愁黄金尽,结交翰墨场。
邀鹤云高飞,滋兰秋晚芳。荏苒竟岁序,经术斯明扬。
垂及古稀龄,明时终允藏。旻天变肃杀,林木尽凋霜。
两子援赣没,无藉衍青箱。原隰谁为求,鹡鸰歌且伤。
斟酌旧林圃,一水引池塘。
孤峰溜雨瘦到骨,老柏僵寒皴作鳞。莫怪笔锋太奇峭,先生只算自传神。
